對趙孝騫來說,皇帝是份新工作,今日新工作入職,必須馬上投入。
上輩子當慣了牛馬,搞得這輩子出現了肌肉記憶,總覺得新工作立馬投入進來,就會得到上司和老板的賞識,讓他們驚喜發現自己招進來的果然是一頭身強體壯的牛馬,除了不吃屎,啥都吃。
登基大典搞得有點倉促,趙孝騫并不在乎這些形式,他的虛榮心沒有多重,主要是與章惇聊過后,頓覺大宋內外處處是麻煩和問題,如果不解決,他的子孫后代不知哪一代倒霉就當了亡國之君。
亡國之君的下場,參考一下崇禎。
對于趙孝騫內心的焦慮和急迫,章惇等重臣自然是不理解的。
今日的登基大典群臣都看在眼里,可以說在趙孝騫的攪和下,大宋來了一出極速版的登基,然后立馬便宣召重臣議事。
這一點,在這些尤重禮制的老臣心里,其實是有些不滿的,不過新君登基,還不熟悉彼此的性格,于是眾人不得不盡量壓制脾氣,讓君臣都體面。
趙孝騫可不管那么多,他沒時間搞這些虛頭巴腦的形式,只要穿上皇帝冕服,接受了群臣的朝拜,皇帝的合法性得到了公認,這就夠了。
那種數千朝臣跪拜山呼萬歲的震撼場面,確實能讓人享受到權力巔峰的滋味兒,可它對現實的問題毫無益處。
解決了問題,江山長治久安,才能安心享受臣民的跪拜,而自己也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開場白有點失敗,趙孝騫沒想到給禮部尚書造成了心理陰影。
自己不過是在大典儀式上搞出了一點小意外,這都承受不住,張尚書還是太脆弱了。
“回頭我……嗯,朕讓鄭春和給張尚書賜一些名貴藥材,補心的那種,算是聊表歉意。”
章惇含笑捋須:“官家仁善厚德,眾望所歸。”
“不過臣倒是覺得,今日官家在大典儀式上對遼夏使臣的發難,是利大于弊的。”
“今日殿內外數千朝臣都聽說了今日官家的事跡,大多很提氣,官家即位當日便討還歲幣,洗刷大宋的百年恥辱,此舉大大振奮了臣民之心,對官家未來的執掌江山更有信心了。”
趙孝騫點頭,他當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利是弊。
又不是神經病,沒人會無端端攪和自己的登基大典,總歸是有利可圖,才讓趙孝騫臨時做出了決定。
現在看來,朝臣的反響確實是喜大于怨的。
至于以后會不會被那些討厭的玩嘴把式的御史參劾,趙孝騫并不在意。
都當皇帝了,難不成你們能把我參到愧然退位?
“今日召集諸位,有些事情需要與諸公商議……”趙孝騫認真地道。
在座的幾位重臣都坐直了身子,神情肅然。
趙孝騫緩緩道:“原樞密使曾布,事涉謀反,朕已著刑部大理寺御史臺同審此案,皇城司輔佐查緝,曾布的官職罷免,樞密使一職空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