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喧囂嘩然,激烈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儼然已成了一場道德君子們的狂歡。
政事堂仍然一聲不吭,宰相們沒有表態。
不表態,也是一種態度。
這說明政事堂對朝臣們激烈的舉動其實是默許的。
趙孝騫也沒有妥協,本來每隔三五日舉行一次的朝會,趙孝騫索性綴朝了。
皇城司的密探眼線撒了下去,甄慶卯足了力氣,開始調查石仲先的生平,家產和親眷,以及他生前的關系網。
就在這滿城風雨,人心動蕩的時候,延福宮再次傳出了兩道人事任命。
蔡京罷戶部尚書職,晉任門下侍郎,龍圖閣直學士,入政事堂參政。
蔡京之長子蔡攸,賜進士出身,任秘書郎,直秘閣修撰。
這兩道任命傳出宮外,頓時又引起了朝臣的震驚。
官家這次釋放的信號很強烈,政事堂在接連罷免了好幾位門下中書侍郎以及參知政事后,終于補充進了一位門下侍郎。
蔡京的履歷對朝臣來說并不陌生,當然,對于蔡京的為人,大多數朝臣也曾聽聞過,有的還親身見識過。
簡單的說,蔡京是一個政治立場并不堅定的人。
他名義上屬于新黨,可新黨歷任三代帝王,期間沉浮升貶多次,蔡京卻并未為新黨出過什么力,也沒發出過什么聲音,新黨官員的身份對他來說,更像一個擺設,一件裝飾品。
說得更不客氣一點,蔡京在政治上根本就是一根隨風左右擺動的墻頭草。
官家將這樣一個人任為門下侍郎,即俗稱的副宰相,顯然意義很不一般。
閱歷見識深刻的朝臣們,通過這次任命已敏銳地察覺到,官家與政事堂諸位宰相的矛盾,恐怕已十分尖銳,難以調和了。
蔡京是墻頭草,但墻頭草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聽話,聽官家的話。
這一點,宰相章惇是做不到的。
所以,蔡京入政事堂之后,章惇這位宰相的地位,或已搖搖欲墜。
如果不能與官家的步伐節奏保持一致,不能做到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就只能被淘汰。
延福宮的圣旨剛到政事堂不久,朝臣們還在驚疑不定竊竊議論時,蔡京便已交接了戶部尚書的事務,穿著紫色官服昂然走進了政事堂。
入堂之后,蔡京未語先笑,客客氣氣地主動與政事堂的宰相們行禮,打招呼。
最后蔡京才走到章惇面前,躬身行下官禮。
章惇剛剛才得到消息,還在震驚于官家這道猝不及防的人事任命,蔡京便已來到了政事堂。
看著蔡京笑吟吟一臉恭敬地躬身行禮,章惇此刻腦子嗡嗡作響,竟半晌沒回過神,也忘了回禮。
旁人都能猜到的事實,章惇怎么可能猜不到?
此時此刻,章惇如墜冰窟,渾身冰涼。
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他這個宰相,恐怕已快做到頭了。
官家真的已對他徹底失望,不再抱有任何幻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