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的南面鄰國,名叫“黃頭回紇”,也是曾經的西域,后世的新疆,將來滅了西夏和遼國后,這些周邊的鄰國也是要統一的,那塊地盤簡直是種植棉花的天選之地。
站在茫茫風雪中,趙孝騫再次眺望遠處已消失不見的大宋王師將士,悠悠地道:“走吧,將士們即將奔赴前線,浴血殺敵,咱們君臣也要做好后勤,讓將士們吃飽穿暖。”
…………
大宋應天府,轄下虞城縣。
虞城縣轄下計七十余村,其中一村名曰“治平村”。
京畿東路巡察使劉澤寧,此刻便在這座村莊之外。
從汴京出發,日夜兼程趕到應天府,劉澤寧并未按官場規矩進應天府拜會留守和諸官,而是半途改道,直奔虞城縣而去。
這個決定其實是在出京的馬車上臨時做出的,而且選擇虞城縣的行程,也是劉澤寧隨機的決定。
作為監察府官員,劉澤寧深知官場之弊。
若是讓本地官員陪同,那么無論他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不真實,那只是本地官員想讓他看到的。
劉澤寧身負皇恩和使命,同時也是個品行正直的官員,當然不可能提前讓本地官員知道他的去向。
唯有自己隨機選擇的地方,才能接觸真實的民情,了解官府的真實做派。
所以劉澤寧選擇了半途改道,虞城縣是他隨機決定的地方,虞城縣轄下的治平村,同樣也是他隨機決定的地方。
這種神出鬼沒的作風,對監察府官員來說或許很正常,但對應天府官員來說,劉澤寧的舉動都快把他們逼瘋了。
劉澤寧臨時改道的消息傳到應天府,所有的官員都忙碌起來。
他們忙著蓋蓋子,忙著遮掩,收拾善后。
整個應天府官場都充斥著一股難以言喻的凝重,焦慮,甚至是肅殺的氣氛。
此時此刻,劉澤寧站在治平村的一片良田外,瞇眼觀察著空曠的田野里,一堆堆秸稈在白雪皚皚的土地上燃燒,裊裊白煙扶搖而上,隨即被寒風吹散。
一名老農站在他身側,一臉的局促不安。
老農也是倒霉,天寒地凍的天氣里,他不過是出門走走,結果就遇到了劉澤寧一行人,被他叫住問話。
從衣著打扮上,老農看得出劉澤寧必然是貴人,別的不說,只看他身后近百名一言不發,神情冷峻的漢子,就知道劉澤寧身份不凡,跟他這個刨了一輩子地的農民絕不是同一個階層。
劉澤寧的態度很溫和,臉上帶著彬彬有禮的微笑,問話時甚至還握著老農粗糙干枯的手,一點也不見嫌棄的表情。
“老丈是說,這治平村的土地全部都是一家所有?”劉澤寧有點驚訝,不死心地重復問了一句:“全部?”
老農一臉愁苦,嘆了口氣:“全部,整個村子都是地主家的佃戶,咱全村都幫他家種地呢,每年交上田租后,能剩一兩百斤糧食就算風調雨順了。”
劉澤寧不動聲色地問道:“您一家四口人,若是只剩一兩百斤糧,怕是養不活家人吧?”
老農嘆道:“家里老人少吃點,干活的兒子多吃點,我等老朽無用,平日進山挖點野菜,采點山蘑,運氣好說不準能打兩只野兔,賣了也夠幾天口糧,日子不就這么湊合著過嗎,餓不死就勉強活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