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則是去給陳括蒼挑了點筆墨紙硯,這便沒有元娘的份了。
許是為了彌補,到挑床帳的時候,王婆婆只給陳括蒼挑了最便宜的素色帳子。元娘非但可以挑床帳,還挑了個在床榻和屋門中間的拱門掛著的簾子,后者可有可無,一般是大戶人家才有的規矩,能叫午后歇息得更好些,王婆婆顯見是在彌補元娘。
但她也沒直說,只道是犀郎的屋子小,本就不必掛這東西,沒得累贅。
元娘才不管這些,得了實惠才要緊。
所以她挑了一頂繡了滿枝秋桂的鵝黃色床帳,并柿色如意紋簾子。
這兩樣湊一塊可不便宜了。
之后又到各寺院尼姑們固定的攤子上買些絨花、絲帶等普通的妝點頭發的飾品,在姑子這里買,要比外頭便宜許多,就是手藝時有差異,得自己好好挑選。
陳元娘頭回被帶到尼姑們攤子附近的時候,可嚇了一跳,好生努力才沒叫自己失禮。
王婆婆卻泰然自若地挑選起來,還拿起彩色絲帶在元娘發上比劃,最后選了一條茜色絲帶尾綴珍珠的,還有一條藕色絲帶尾綴小鈴鐺的,并幾條尋常絲帶與絨花。
綴珍珠的呢,體面好看,適合見客的時候戴。
至于綴鈴鐺的絲帶更好說了,像今日這樣熱鬧的集市,還有立春、元旦那些節日的時候,只消往頭上一綁,也不起眼,但動靜在那呢,一走遠了王婆婆就能知道,正適宜元娘這樣好動的小潑皮。
王婆婆選好了便利索付錢,出家人不容易,已是較市面上便宜了許多,就沒必要掰扯了。
等到走遠以后,元娘禁不住好奇,攀上王婆婆的手問道:“阿奶,出家人不是應該在寺廟中念經供佛嗎,為何也會出來擺攤?”
不都說出家人六根清凈,視錢財為糞土,萬萬不敢沾染的嗎?
但后一句話元娘沒敢問出來,畢竟是在相國寺,她人小,對寺廟總有些敬畏。
王婆婆早就看開了,自是不管這許多,瞪了元娘一眼,沒好氣道:“出家又不是就此成了神仙,不也得吃喝?”
這倒也是,元娘思忖起來,覺得頗有道理。
倒是王婆婆,忽然想起自己還漏了東西沒買,索性掏出五十個銅錢給元娘,讓她帶著弟弟去買點零嘴,一會兒去尼姑擺的攤子那匯合。
漏的那樣東西,是預備送給徐家醫鋪的惠娘子的。
王婆婆也是突然想起來,人家這么客氣,幫她們家又是遞話,又是打掃的,不送點禮太說不過去,可送得太貴也不合適,沒得讓其他人多嘴揣測。這其中的度量不好把握,王婆婆便帶著岑娘子回頭去挑禮物。
至于元娘和犀郎,說是讓她們自己去買零嘴,但也不讓走遠,就是旁邊幾個攤子。
元娘站在原地左右環顧,很快有了主意,低頭看向弟弟,“我們買點蜜餞吧!”
因為窮,連買點飴糖都是奢念,但也因此回回一攢到錢買的就是飴糖,吃膩不可能,但手里錢夠的時候也會想嘗嘗別的玩意。
元娘只吃過一回蜜餞,是吳桃娘親戚回鄉的時候帶的。
桃娘當時為了炫耀,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來,分給幾個小姐妹一人半顆。
雖說是想炫耀,可也實打實叫她們幾個受了惠,明明是果子做的,可蜜餞就是更為好吃,酸酸甜甜的,那一口叫元娘惦記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