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燃燒的唯一缺點大概就是老大黑煙了,以前住的山洞那頂上都被熏的黢黑。
后來平原再燒桐油燈的時候就會在上面倒扣一個銅碗,燃燒時產生的煙霧黑灰就會附著在碗底碗壁上。
不過這樣收集來的煙灰不能直接用,還要洗煙。
煙灰內部的雜質沉入水底以后,剩下的一淺層就是墨水原料灰煙。
正常這個來說灰煙還要放置一年去除火氣,不過族中自用的話不用制作這么精細。
正好做亮瓦的羊角膠還有一些,寒枝就拌進灰煙里面攪勻。
她做的既不是后世那種墨水,也不是夏國歷史上常用的那種需要研磨以后才能使用的墨,而是偷工減料的原始墨水。
但是著色力還行,用竹管筆沾墨水以后在砂巖上勾勒描邊夠用。
竹管筆的缺陷就是筆尖磨損太快了,所以步一天可能要廢掉十幾只筆。
不過原材料易得再加上族里小朋友多,開啟童工流水線,讓她們在學習之余還能動手干點手工活,一舉兩得。
什么童工?黑奴?別瞎說,這是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描好邊的字體中間用鑿子一點點鑿空,鑿好以后再往里面填顏料,一塊文字石就做好啦。
這可比紙張保存時間久,以后族里還有什么大事的話,都用這種方式記載下來。
讓以后的人研究去吧。
只要文字傳承不斷絕,文字石的記載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這一塊肯定是不夠的,以后有機會出去走走的話,看到好石頭,隨地大小刻!
主打一個廣撒網,多撈魚,讓你想否認都不行。
最冷的三九四九過去以后,氣溫明顯升上來一些。
不過依然是天寒地凍。
真正的地凍啊,一鋤頭下去,只能淺淺挖一個坑。
這種情況下想要繼續蓋女神廟肯定是不能滴,起碼還要再等半個月土地化凍才能開工。
痛苦的古猿們只能繼續學習。
學習學習,啥時候才是個頭啊!
寒枝和栗在蘑菇房里面忙碌著。
天氣越冷,這個蘑菇長得就越好啊。
族里的香菇種植一開始是把櫟木放在野外自然種植,不過后來寒枝決定試試砍花法栽培香菇。
要不怎么說咱們勞動人民有智慧呢,這種砍花法是一位叫做吳三的普通農民發現的。
吳三因為發明砍花法所以被世人尊稱為吳三公,據說他住在深山里面靠打獵和種地為生。
他在無意中發現闊葉林里面一些倒木的樹皮被刀斧砍伐以后,疤痕的地方會長出一種可以食用的菌菇,也就是后世叫做香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