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那批女媧氏的人都已經搬下了山,而最初幾批來到風氏的雇工則搬去山里看顧白陶坊以及制作白陶。
白陶的燒制材料已經不算是秘密了,畢竟人多嘴雜,能夠將這個秘密保管一兩年,已經是族里人嘴嚴了。
只是自己燒制一些家用還行,想跟風氏競爭來集市換取物資,卻是不可能的。
風氏的白陶燒制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無論是饅頭窯的搭建、土坯的配料還是燒制技術都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一爐窯就可以燒制近兩百件精美的成品,而且還上了風氏自己獨有的草木灰釉,表面摸起來無比光滑,那些自己偷摸著照著風氏白陶研究仿制的粗劣品根本無法企及。
因為量大,自然也就很便宜了,只需要很少的物資就可以換上幾件回去。
這種情況下誰能和風氏競爭?除非賠本賺吆喝。
但這年代除了祝葵有這個意識,沒人知道還能這么干。
故本地陶器的市場基本都被風氏占領,除了大河族還在苦苦掙扎著使用自家的紅陶之外,家家戶戶使用的都是風氏白陶。
山上的人搬下山,山下的房子自然是不夠用的,再加上風氏每年都有幾個月會從祝葵的手里接收大量雇工也要地方住。
于是山下聚居地就越拓越寬,房子是一溜的越建越多。
雇工們住的房子大多數都是集體宿舍的模式,好建造也方便管理。
而早期那些干活認真,給族中做了不少貢獻的雇工們,也有不少已經住上了自蓋的小院子。
這種住上小院子的,一般都是成立了家庭且生了孩子的年輕男女。
不過風氏這邊的家庭情況,和外面大有不同。
風氏的女性族人生了孩子后,是要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的,產假都用來修復自己的身體。
至于帶孩子,完全是屬于男人的事情。
風氏對此的解釋是,女人十月懷胎,生孩子還要經歷一遭鬼門關,對于生出來的孩子自然是很有感情的。
但男人不一樣,男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經歷過任何可以堪比女人懷孕的痛苦,自然就覺得生孩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人的本性就是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珍惜,無論什么都是如此。
既然無法生,那就必須養。而且養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感情,簡直一舉兩得。
另外孩子生下來必須隨母姓,畢竟姓這個字,就是女生的意思嘛。
這種種規矩,和外面簡直是天差地別。因此在實行的初期,很是引起了一番議論。無數部落族老在背后辱罵這些山里的獵戶不知道規矩。
但風氏依然我行我素,并下了死命令,想要在風氏組建家庭,就必須遵守這些條件。
出乎意料的是,很多想要組建家庭的雇工都很輕易的順從了。
寒枝只能再次感慨自己穿到史前真不錯,看看,這就是沒有受過“男子漢氣概”以及腐儒毒害白紙一樣的史前人類。
誰給我飯吃,誰就是老大,你說什么我都聽。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