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當今主流兵書相關內容的理解與運用,某些歷史戰役的勝敗分析及看法,乃至于還有對當今朝廷軍事建設建議。
文舉的非卷面考試為體能測試,武舉除了體能測試之外,還有騎射兵器等武藝考。
雙方也是分別閱卷,分別排名。
無論是文臣武將,朝廷需要的都是身體素質過關的人才。
身體素質都過不去,如何為朝廷服務,如何為天下人服務。
病秧子,還是等回家鍛煉身體再來吧。
其實對于體能測試,此次科舉的要求并不高。
在這個人人普遍缺乏營養的時代,劉禪只是把考核標準定為一般水平。
基本上只要身體無病、不殘疾,就都能通過這個水平的考試。
在這方面能被淘汰的,劉禪是真不敢讓他們做官,別沒干幾天活就要寫挽聯了。
朝廷不少部門是要求九九六的,除非是清水衙門。
可是劉禪要招錄的就是干活的官員,清水衙門是安置老同事,或者貶責某些官員的地方。
因為朝廷是大政府,權力的膨脹也就意味著政務數倍的增長。
大漢官員的工作強度前所未有的高,加班熬夜出差等等是常有的事。
要是沒有好的身體素質……動不動住醫院對官署工作和個人身體健康都是有很不好影響的。
武舉的體能要求自然是要更嚴格一些的。
針對武舉的體能測試,劉禪參考了后世鐵人三項之中的長途越野和負重障礙跑,至于其中游泳,則是換成了攀登城墻。
鐵人三項確實很考驗人的綜合體能,當然游泳這件事則是根據現實狀況而被替換掉了。
因為這項技能很受地域因素,北方人游泳就是很難比得過南方人,容易引起爭議。
但是先登奪城是大家公認的大軍功,所以考攀登城墻,所有人都是認可的。
然后就是個人軍事技能考核,這也是武舉中相當重要的考試。
考驗各種主流軍隊兵器的使用,刀盾手、長槍手、長戟手等等。
還有箭術、馬術考核,軍陣的理解和運用。
總之,和文考不同,武考的專業針對性更強。
甚至可以說朝廷這是在選拔武藝高強的文人,或者知識淵博的武士。
身體基礎之上,還要求識文斷字、能讀能寫。
還必須有軍事書籍的閱讀經驗,很多民間游俠、大力士、壯漢都被這一環給排除在外。
劉禪當然不是選拔什么武林高手。
軍中陷陣、先登的那批戰場上殺出來的那群百戰老兵,各個都不弱于武林高手。
劉禪若是要單兵之王,完全可以在軍隊中舉行比武大賽,選出來的個頂個的都是高手。
這時代的人講究的是出將入相,文武雙修。
雖然因為士族的存在有些重文,但到底還未對世人的思想觀念造成明顯的影響。
所以,那些覺得自己經文沒學得太通透,然后又弓馬嫻熟的家伙,便可選擇走武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