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舉在楊戲之后,接連出現幾個劉禪熟悉的名字。
第六名是楊囂,便是司馬昭的好楊哥,弘農楊氏年輕一代頂梁柱那個楊囂。
士族高門子弟心氣高,不知道他知道自己的名次落后于小弟司馬昭后會是什么感想。
不過這并不是劉禪需要考慮的,甚至他們有些矛盾是劉禪樂意看到的。
但不管如何,總歸是能體現出弘農楊氏那天下首屈一指的教育水平,不愧是頂級士族。
在這千軍萬馬中能殺出來的,前面這些人,沒有一個易與之輩。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么回事,第七名也是個姓楊的,名叫楊汰。
算上前面的楊戲,這一次抽卡,劉禪摸到三個姓楊的金卡了。
此人少年時,與巴西程祁、蜀郡張表、犍為楊戲一同知名于蜀中。
但他的名望略遜于程祁,但猶在張表、楊戲之上,是四人組團出道里的第二位。
早年的時候,他生了一場重病,是朝廷的巡診太醫進行義診,將其救活過來。
不然的話,這樣一個人很可能就如同原本的歷史上那樣籍籍無名的死掉,沒有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而被劉禪的太醫外派巡診坐診地方制度救活之后,楊汰對朝廷的善政頗為感激。
也是成為了暗自發誓要做大漢朝廷的征西將軍的好少年之一。
第八名是一個名叫黎韜,第十名是一個叫韓儼的家伙。
黎韜與犍為楊戲、同郡韓儼自幼年就感情深厚、相互親近。
若是沒有劉禪引發的歷史變動。
他們三人,也會在歷史上做出些功績留下只言片語。
他們都會在建興年間出仕,擔任郡吏。
其中黎韜達于從政,因為為人狡厲,沒有德行,觸犯法律,被廢官禁錮,窮困潦倒。
最后全靠好友楊戲幫忙料理家事,賑濟與撫恤妻兒,兩人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韓儼明識經義,頗有干事才。但不幸患上了久難治愈的疾病,癱瘓在床不起。
一家人失去了經濟來源,窮困潦倒。
后來全靠好友楊戲幫忙料理家事,賑濟與撫恤妻兒,兩人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久之,病逝。
而今有了劉禪的參和,三人都憑借才華在科舉上大放異彩,榮登皇榜,之后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光明的未來。
而夾在第八名和第十名之間的第九名,則是韋能。
韋能,字少季,大書法家韋誕之子,作為書法家揚名在外。
亦善隸書,時人云:“名公之子,不有二事。”世所美焉。
韋誕韋能父子出身京兆韋氏,皆曾在曹魏出仕為官過。
按理來說,若不是有這次科舉,他們想要進入朝廷核心權力層是十分困難的。
但是,此次韋能超常發揮,寫了一篇非常精彩絕倫的策論文章。
他根據曹魏打壓宗室而衰落的教訓而提出了應當重新重用宗室的建議。
當然,也不是簡單的恢復郡國并行制,而是將朝廷的藩王外封。
九州之內不實封,九州之外實封藩王,以率土之濱教化四方夷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