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可是一直想讓天下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因此他一直在向西開拓西域,向西南開拓印度洋走廊。
同時用已經刊印完結的西游記激發中原人們對大陸中部、西部國土的好奇心,鼓勵一批有探索精神的冒險家出去闖蕩闖蕩。
韋熊的這篇策論可謂是深得帝心,當時被六扇門傳遞進宮。
劉禪得知只言片語之后,便意識到這篇文章正是自己想要的,因此特意將這篇策論規定為上品卷閱卷參考。
這些閱卷官也是會揣摩皇帝的心意,將其他的上品卷的分數都壓制的略低于他。
因此,韋熊的策論,是全場最高的,其他方面也相當不錯,綜合成績便是此次的第九名。
除了排名之外,對于這次考試所涌現出來的這些人才。
劉禪卻更加在意起來他們的功過是非,考試體現的才能的擁有和表達是一方面,實際操作和使用則是另一方面。
比如司馬昭,他定然是很有才華的,而原本的歷史中能夠在父兄的基礎上臨危受命。
穩住司馬家的局勢,并且為晉朝篡魏打下基礎,其才能也絕對過人。
雖然手段和人品方面實在令人詬病,但不可否認他能強行將局勢帶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去,這是他的能力。
所以,在劉禪看來,司馬昭是個很有能力的家伙,很能折騰。
至于他能折騰時局到天翻地覆,還是折騰某一地雞犬不寧,則就看給到他手里的資源有多少了。
用得好的話,這或許就是將來朝廷的一把帶荊棘的利刃。
像這樣的科舉考試來選取國家官吏儲備人才的方式,是可以通過考題設置考察出這些考生們的知識儲備和政治眼光的。
但是卻無法檢驗他們在實際操作方面的能力。
更別說人物性格乃至于他們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如何,最多只能看出點皮毛。
比如馬謖那樣理論上的巨人,雖然有著很明顯到缺點,但是那個缺點卻正好被科舉這紙上談兵的形式給完美掩蓋。
這是卷面考試的短板所在,如此短時間內就想要通過幾場考試,就能完美篩選人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閱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人為影響。
只有那些極為頂尖的經驗老到的上位者,才能僅僅從這些文字當中,看出書寫者的本性是怎樣的。
判斷出這樣的人是否能承擔大事,是否值得信賴。
而實際上,這樣的上位者,也是經過大量實際事件的考驗,時間的積累才成長起來的。
絕大多數人根本做不到這一點,無法成為制度性選拔體系建設的力量來源。
便是熟悉上下數千年歷史的劉禪,也并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他也不準備對科舉考試,這個自己能想到的最優解,做什么顛覆性的修改。
實際上,毫無疑問,自古以來這選賢任能就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都說老爹劉備善于識人,但早年那一堆破事不提,就說當年他讓張飛守徐州之類的人事安排。
前面還能解釋為當時老劉手里牌少,沒有多少能夠信重的親信,明知有缺陷但是不得不用之。
嗯,這也勉強能解釋,但是后來他明明闊氣了,資源多了。
卻還是讓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樊友當宜都太守。
還有原本歷史上,老劉安排的托孤大臣李嚴。
他能托孤嗎?沒那個能力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