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當年東漢末年建立的西園八校尉,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訓練。
鄴城一直以來都是屯兵重鎮,而今駐守在鄴城的中央軍只剩下了一萬出頭了,足可見朝廷的衰落。
從一開始,司馬懿就知道自己無法與漢軍進行野戰。
八月初的時候,司馬懿率領著他沿途匯聚的大軍地抵達了太原城。
這座古老的城池,也是因為戰爭即將爆發而陷入了一片緊張的氣氛之中。
或者說,戰爭已經爆發了,因為與此同時,遠在黃河對岸的漢軍沒有閑著。
漢軍建武將軍張南,率領五千精銳之師,自龍門山強渡黃河,意圖直搗河東地區。
魏偏將軍王沖接到了夏侯霸的命令,要他堅守龍門渡,抵御漢軍的進攻。
王沖深知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迅速召集士兵,在灘頭布置防線,以逸待勞。
夏侯霸非常重視軍事建設,河東郡的絕大部分資源都被他拿來喂養麾下的一萬人馬。
因此這支魏軍的裝備精良、士兵們各個吃飽穿暖且訓練有素。
在王沖的帶領下也是嚴陣以待,張南麾下的漢軍自然勇猛,向龍門渡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王沖也是擔心漢軍渡河后站穩腳跟,因此不敢玩什么后撤,玩什么擊敵半渡的操作。
他擔心一半的漢軍在陸地上列陣自己也打不過。
因此他是直接帶著軍隊頂在河岸邊上,堵住想要登岸的漢軍。
一時間也是喊殺聲、兵器相交聲響徹云霄。
王沖沉著冷靜地指揮著戰斗,魏軍憑借著堅固的防御工事和頑強的抵抗,一次次擊退了漢軍的沖鋒。
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漢軍最終不得不撤退,這次試探性的進攻以失敗告終。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堂堂漢軍怎么可能就這么點動靜。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南邊的消息傳來,王沖便立刻明白這一切都是漢軍精心策劃的聲東擊西之計。
漢軍真正的主攻方向并非龍門渡,而是浦阪津。
漢關中都督吳懿,親自率領一萬大軍悄悄地向著浦阪津進發。
他打算趁魏軍不備,一舉突破防線,實現戰略目標。
然而,只可惜夏侯霸早就料到了這一手。
他與吳懿多次交手,彼此之間已經非常熟悉,甚至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在去年冬季當河水結冰時,雙方經常派兵互相偷襲,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這種長期的對峙讓夏侯霸對吳懿的戰術風格了如指掌。
所以,當他發現吳懿沒有親自出現在龍門渡時,心中立刻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漢軍很可能要對浦阪津下手了。
于是,夏侯霸當機立斷,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奔赴浦阪津。
果不其然,在這里,他遭遇了吳懿的大軍。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雙方二話不說直接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