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崛起
晚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
這一年,巴南饑民群聚為盜,被官軍騙到山下,放下了手中的武器,然后遭官軍突襲,慘遭血腥屠殺;
這一年,黨項人再次侵擾大唐邊疆;
這一年,河東節度使李業“侵擾雜胡,妄殺降者”以致“北邊騷動”;
這一年,我們敬愛的大詩人杜牧,死了;
這一年,皇帝寵愛的兒子靖懷太子李渼,死了;
這一年,淮南大饑荒。
也就在這一年的年關歲末,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省碭山縣,朱誠先生喜得貴子。
朱誠先生,真的是一位“先生”,教書先生。他的爸爸朱信也是位教書先生。說句恭維的話,老朱家也算是書香門第了。
既然是書香門第,給孩子取名自然不能太隨意,沒文化的人家才會讓孩子叫什么磚頭瓦塊兒籬笆泥、雞鴨牛羊屎尿屁。
朱誠已經有了兩個兒子,長子朱昱,次子朱存,剛出生的是第三個兒子。老三叫啥名呢反正要有好的寓意,還要響亮。
當時正是唐宣宗李忱在位,皇子們取名全帶三點水,如李溫、李涇、李渼等等。李溫,即后來的唐懿宗,即位后改名“李漼”。
溫,是個好字眼兒。溫順、溫柔、溫和、溫暖如春、溫文爾雅、溫良恭儉讓
朱誠先生就趕了個時髦,干脆就借用了這個“溫”字,沾一沾皇家的福氣。于是,這個新生的男嬰就有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朱溫。
朱誠肯定想不到,自己的這個孩子真的就沾了大唐皇室的福氣。沾大發了,直接沾沒了大唐近三百年的國祚。
這個叫朱溫的孩子,也在后來有了一個更加響亮的稱謂梁太祖。
對于“書香門第”的恭維,朱溫應該覺得很刺耳,如果當時有誰以此來拍他的馬屁,難保不是拍在馬蹄子上。
說到這里,我們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一下唐朝的教育體系,以便熟悉朱溫的家庭出身,也好一窺他的悲慘童年
唐代的學館大體分三種太子東宮崇文館,門下省弘文館,學校。
前兩個特別是第一個,從字面上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來,這不是給平民百姓預備的,您再有錢也買不到“二館”的學區房。“二館”只有幾十個招生名額,錄取條件基本是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學校”。
最后一個學校,又分京師學、州縣學。
京師學隸屬國子監,下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種學,合稱“六學”,故而京師學又與上述“二館”并稱為“六學二館”。
再來看“六學”的招生簡章
國子學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
太學五品以上官員子孫;
四門學六、七品官員子孫,庶民之俊異者終于對平民百姓開放了;
律學、書學、算學八、九品官員子孫,庶民之通其學者。
作為國家重點教育機構,高門檻的背后也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做支持,例如“國子學”的教師配置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從六品上。
自隋朝開創科舉制度以來,通過科舉考試實現人生逆襲,成為無數窮苦百姓的夢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田舍郎是沒有“六學二館”的入學資格,他們只能進入州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