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必自毀2劉鄩的敵人
劉鄩與河東李存勖沿河對峙,然而劉鄩的最大敵人卻不是李存勖,而是后梁的統治中樞。
朱友貞和他的“外戚幫”始終不信任劉鄩,不僅是劉鄩,任何“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他們都可能成為第二個楊師厚。
劉鄩奇襲太原遭遇慘敗之后,退守莘縣,堅守不出。朱友貞集團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開秘密會議,經研究討論,朱友貞和“外戚幫”一致認為劉鄩擁兵自重、玩寇不前,居心叵測。
于是,朱友貞下詔責備劉鄩作戰失利,造成嚴重傷亡,并且嚴重消耗糧餉,命令劉鄩盡快決戰,速戰速決。
夾河對峙,梁晉雙方的處境大大不同,戰術訴求也是截然相反的。
河東軍戰斗力爆表,卻是客場作戰,雖得鎮、定之援,但依舊是千里奔襲,戰線過長。而且河東與河朔之間結盟的協議是十分脆弱的,河朔諸藩間于齊楚,夾在后梁、河東兩大陣營之間,龍勝幫龍、虎勝幫虎。所以河東李存勖的訴求是速戰速決,畢其功于一役,避免夜長夢多,節外生枝。
后梁軍隊戰斗力相對低下,卻是主場作戰,無論是后勤補給還是群眾基礎,都是河東軍無法企及的。后梁的戰術思路就應該是依托強大的城池防御體系和充足的后勤補給,托后期,拼消耗,等待河朔生變。或者利用地域優勢,在河中地區開辟第二戰場,讓河東李存勖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因為太行山完全在河東勢力范圍內,所以即便兩線馳援,理論也是后梁軍隊更為方便、機動。
李存勖和劉鄩皆非等閑。所以李存勖一再挑戰,而劉鄩則始終躲在高地泉水,死活不出塔。
而朱友貞卻命令劉鄩放棄持久戰的思路,李存勖的鉤。
劉鄩急忙奏,說我本來打算奇襲太原、回戈鎮、定,不出十天半個月就能掃平河朔,無奈天厭戰,一連十幾天陰雨不斷,是不可預測的天氣原因導致計劃失敗;我又打算劫臨清的糧草,致敬曹操火燒烏巢,不料周德威疾如閃電,千里奔襲,快我一步;我現在不得不退守莘縣,等待下一個良機,如果有戰勝敵人的機會,我一定會舍命出擊,哪兒敢茍且偷安
朱友貞再下一紙詔書,“那你究竟有何破敵良策”
劉鄩回奏“沒有。”
不知劉鄩是誠心跟皇慪氣,還是缺心眼兒、情商低,在回信中,劉鄩說我雖然還沒想出破敵之策,但我敢立個fg你只要給我的士兵每人十斛糧食,我就能保證破敵
朱友貞大怒,“這小子真要當楊師厚二世啊”
于是,朱友貞下詔責罵“你要那么多糧草干嘛是要殺敵人呀,還是另有所圖你到底想干嘛”隨詔書一同抵達的,是朱友貞派來的監軍宦官,奉圣旨前來督戰。
外行指揮內行,朱友貞將要把他的軍隊、他的帝國都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劉鄩痛心疾首而又無可奈何,召集部將開會,劉鄩說道“當今圣居于深宮大內,不知前線情況,而只跟一幫同樣沒經驗的毛頭小子們商量軍國大事。根本是胡鬧如今敵軍強大,我軍羸弱,一旦正面對線硬剛,萬一我軍有個閃失,該如何是好”
想不到,手下諸將居然異口同聲道“與其無限期拖延,倒不如決一死戰”
劉鄩驚愕不已,沉默良久,才嘆口氣,緩緩說道“散會。”
眾將離開后,劉鄩留下了幾名親信,向他們吐露心聲“主愚昧,奸人當道,就連軍隊里的干部們也只知阿諛諂媚、唯唯諾諾。將領們驕傲無知,士兵們疲憊恐懼哎我真不知道將來會死在何方”
幾天后,劉鄩再次召集眾將,每人面前都放著一碗渾濁的河水。劉鄩端起一碗,“來,干。”一飲而盡,隨后一掃諸將,“請”
大家不解其意,你看我、我看你,十分不情愿地皺著眉頭,勉強放在嘴邊抿了抿。
劉鄩點點頭,語重心長地說道“一碗水都難以下咽”起身遙指黃河方向,“那滔滔不絕的黃河,又怎么能夠喝完”說罷甩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