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方面,降水量極少地無雨雪而極熱,每到夏季,人們就穴地而居,這里究竟能有多熱呢,舉個例子,鳥都不敢飛,飛起來就會被陽光灼傷翅膀從而墜落;
民俗方面,富人吃馬,窮人吃羊和鳧雁;婦女戴油帽,也叫“蘇幕遮”;有類似于“潑水節”的活動;人們能歌善舞,出行時,琵琶或箜篌是必備品之一;這里有佛寺,藏有大量經文,都是唐朝時所賜,佛寺周圍是當地最繁華熱鬧的商圈;有座敕書樓,藏有唐太宗、唐玄宗給他們賜的御札詔敕,被他們奉為國寶,守衛森嚴;亦有摩尼寺,有波斯等信徒;民族眾多,如南突厥、北突厥、樣磨、割祿、黠戛司等等;人民富裕,如果有人生活困難,大家就會主動接濟他,人均壽命很長,百歲老人很常見,幾乎沒有夭折的國中無貧民,絕食者共賑之。人多壽考,率百余歲,絕地夭死。
最后兩句的描寫確實出乎意外,西方極樂世界了屬于是。
當時恰逢師子王在北庭避暑,由其舅舅阿多于越監國,阿多派人前來迎接,并稍話“我是國舅爺,你拜我嗎”王延德回復說我是代表大宋而來,按照禮制不能拜。
“那見了我們國王,肯拜嗎”王延德說抱歉,按照規矩還是不能拜。
上國之臣當下邦之主。
阿多很生氣,于是故意推遲了好幾天才正式接見王延德一行人。冷靜了幾天,阿多終于開了竅,見面后,阿多的態度還是十分恭順的然其禮頗恭。應師子王的熱情邀請,王延德等人去往北庭與師子王相見。
從高昌城出發,走了半個月,抵達金嶺,“過嶺即多雨雪”,山上有石碑,刻“小雪山”,山上有積雪,人們穿皮襖。翻越這座雪山后,再走一天才抵達北庭。師子王派來使節,說請上差稍安勿躁,過幾天再接待你們,還望多多諒解,然后又過了七天,師子王終于攜全家隆重接待了王延德。
師子王為何要晚幾天接待呢不久之后,王延德探知了內情。原來是遼國也派來了使節,遼國使節對師子王說道“高昌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漢之西州,如今中原派來使節,正為刺探你們虛實,然后發兵收復,你看著辦吧。”
王延德初抵北庭時,師子王很可能正在招待遼國使節,所以不方便接見。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王延德對師子王說“契丹人素來與中原作對,此番前來完全就是挑撥離間。您稍等片刻,我這就去把他們全殺了”
師子王大驚,急忙勸住王延德,制止了這場外交事故,王延德差一點兒就致敬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
在這篇游記中,王延德還提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據他記載,在北庭以北的山中,出產硇砂,但是山中經常突然涌起煙氣,如果是夜間,則會看到火光,而采礦之人必須穿木屐,否則就會燙傷腳是的,傳說中的火焰山。
在王延德的描述中,西域很美很富足,仰慕中原文化,但同時,西域也很遙遠,單趟行程就要一年的時間,中途除了沙漠就是雪山,沿途環境有多惡劣呢比如有一處叫“六窠沙”的沙漠,“沙深三尺,馬不能行”,沙漠邊緣“不育五谷”,當地人只能吃一種長在沙子里的草;玉門關附近,“地無水草,載糧以行”;又有鬼谷口,狂風不息
西行途中,王延德每過一處部落,就向他們的酋長頒發大宋朝廷所賜詔書,以及大量禮物,各部酋長紛紛遣使謝恩。王延德此行安撫了西域諸部,震懾諸蕃,播散了王化的種子,為大宋積攢了無形的政治、外交資產,功不可沒。
經過上述梳理,不難看出,打鐵還需自身硬,趙光義的“雍熙北伐”只能靠大宋自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