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依然下著大雨,但縣衙門口還聚著不少人,對著八字墻邊那一排囚籠指指點點。
為了防止這幾個人犯早早死去,囚籠放在檐廊,淋不到太多雨水,不過籠中五人都赤著身體,依然凍成了狗,扛著枷鎖縮成了一堆。
看著這一幕,老者不由搖搖頭,自語道,“這小子變是變了,但這處事太過粗暴了……哎,算了,這次前來也是沖著他果決敢為……”
老者抬步走上石階,來到大門口,被衙役攔下,“燕王殿下在此停駐,閑人免進!”
“老夫吳潛,向殿下請見,煩請通報。”一邊說著,老者一邊拿出名帖遞了過去。
“吳潛?”衙役有點納悶,低頭看向名帖,只有簡單的五個字,崇國公吳潛。
衙役頓時慌了手腳,“小的有眼不識泰山,請吳相恕罪。”
吳潛并不在意,揮揮手,“速去通報吧。”
衙役把名帖揣在懷中,飛快跑進縣衙中。
沒多久,趙孟啟匆匆趕來,來到吳潛面前便搶先施禮,“孟啟見過吳公。”
吳潛側身一避,然后回禮,“殿下乃君,君臣之禮不可偏廢,老臣吳潛拜見殿下。”
趙孟啟姿態做足了便不再糾結禮儀,上前攙扶著吳潛,“咱們進去說吧。”
“殿下厚愛,老臣心領,不過老臣倒還能自己走,殿下您先請。”吳潛婉拒了攙扶。
這老頭,果然如傳說中一樣倔。
趙孟啟也不勉強,便走在前頭,領著吳潛進了后堂。
見吳潛解下蓑衣后,衣服上還濕了許多地方,趙孟啟連忙吩咐人準備姜湯火盆。
吳潛倒是渾不在意,“無妨的,很快便干了。”
“您老可是大宋柱石,這身體之事可不敢大意,若是出點差錯,孟啟豈非大宋之罪人。”
趙孟啟之所以這么尊敬吳老頭,一是因為正是當年吳潛兩次上書,建議在皇室近族中慎選太子,他才得以入繼成為皇子,二是吳潛乃名臣能吏,勤勉高尚,為大宋做過許多貢獻。
四年前,鄭清之去世后,趙昀便拜謝方叔為左相,同時拜吳潛為右相,不過趙昀為了防止出現權相,便玩了一手平衡,并未明晰二人的權責。
可權力場只能有一個老大,于是謝吳二人開始產生矛盾,朝廷也因此出現分朋植黨的苗頭,有了分裂之勢。
寶祐元年,也就是兩年前,一場言官大戰,相互彈劾,最終吳潛敗北下野。
等吳潛喝完姜湯,趙孟啟才開口問道,“吳公,您不該是在響山休養么?”
吳潛擺擺手,“殿下,寒暄之語稍后再說,老臣請殿下立刻下令,讓平江府做好防汛準備!”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