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田就是沒在官府登記的田土,以此來逃避稅賦,能做這種事的自然都是豪強官僚。
宋代官府稅籍上控制的田土,大約只有實際上的一半,因此為了挽回稅收,從南渡開始,就施行過很多次經界法,也就是明確土地所有權的真實情況,以便征稅。
平江府就是最早實施經界法的地方,最初時效果也確實顯著,但百年下來,世事變遷,即便后面又經界過幾次,但稅籍依然不準,還是存在許多隱田,這也是稅收萎縮的原因之一。
大宋不立田制,允許田地自由交易,反正不管田主是誰都一樣交稅,所以田地所有權變動非常頻繁,所謂“千年田,八百主”。
而且還造成一個現象,就是田地產權十分細碎,有可能在一畝田中,分割給好幾個不同所有人,一個人擁有的田產也很可能并不在一起,東一塊,西一塊的,零零碎碎,這樣也造成征稅十分不便。
趙孟啟就打算盡量把每個田主的土地都并到一處,當然,主要還是針對那些大地主。
即使以后還會因為交易變得破碎,但起碼幾十年內還是比較清晰的。
吳潛聽完,多少被這些狠招嚇到了,心驚不已,“殿下,如此一樣,紛亂必多!”
并田或許對地主影響不大,但是清查隱田,還有讓他們出錢買本就屬于自己的土地,這就是在他們身上下刀子了。
動了闊佬們的奶酪,他們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
“那就看看,是他們的頭鐵,還是孤的刀子硬!”趙孟啟滿不在乎。
在他心里來說,自己沒有打土豪分田地就已經很仁慈了。
吳潛皺起眉頭,“殿下,若真是如此,恐怕您少不得落下一個千古罵名了。”
“呵呵,韃子能讓這幫人老實交稅,反倒是正統漢家朝廷不能?”
趙孟啟說的是宋亡之后,特別是明末時,也是江南這幫人,死活不愿交稅給大明朝廷,滿清坐了江山后,他們倒是變得乖覺起來,甚至還主動出錢,請那‘千古一帝’乾聾到江南花天酒地。
“既然殿下決心已下,老臣便舍命陪君子,好好治治這幫闊佬!”
吳潛能預感到,如果自己支持幫助燕王施行這些政策,也很可能被罵成是昏君暴君的幫兇,下場大概是很慘的,可還是決定站在燕王一邊。
隨后他有想到一個現實的問題,“殿下,要行此策,恐怕本地這些官吏都靠不住啊,到時候他們來個陽奉陰違……”
是啊,再好的政策,沒人執行,或者執行不到位,也只能成為一場笑鬧。
本地的官吏與豪強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異地調派官吏未必管用,似乎也不好操作。
趙孟啟沉思了好一會,“東衛中讀書識字的不少,而且許多宗室,然后再將太學生調來,兩者相互合作,相互監督,應該可行。”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