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邊上的那個男人不同的是,我看著這個姑娘,這姑娘也在看著我,一雙能讓人骨頭都變酥了都媚眼,在我身上來回的打量著。
我雖然不是什么靦腆的男人,但被這樣一個姑娘,用這樣一雙眼睛,以這樣的方式看著,多多少少也是有點不太舒服。
我輕輕的咳嗽了兩聲之后,轉身坐到了那張沒有人的椅子上,輕聲喊了一下“茶官兒”
其實各地對于茶館里店小二的稱呼有著很大的區別,長江以南地區多愿意叫做店小二,或者茶博士,而長江以北地區大多稱呼為茶官兒。
我喊了一聲之后,后屋一個稚嫩的聲音回答道“來了”
話音未落,一個小女孩從里間屋走了出來。
這是一個只有歲的小女孩,長了一張鵝蛋臉,大眼睛,小鼻子小嘴,看起來雖然算不上一等一的漂亮,但怎么也算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姑娘。
小姑娘一蹦一蹦的走到了我身邊,用略帶稚嫩的聲音問道“這位爺,您要喝點什么啊”
我看著眼前的這個小姑娘,總覺得好像在哪兒見過,可一時間卻又想不起來具體是在哪兒。
于是,我便問道“你們家有什么好喝的啊”
小姑娘聽我這么問,略帶驕傲的昂起了頭,說道“我們家好喝的可多了。不過,我覺得最好喝的,應就是我爺爺自己炒的佛爺笑了。”
“哦”我看著小姑娘問道“你們家有佛爺笑”
小姑娘點了點頭說道“當然整個京城現在只有我們家還有佛爺笑了”
我笑道“好啊那給我來一壺你們家的佛爺笑我嘗嘗”
小姑娘應道“好嘞”
說完,小姑娘一蹦一跳的跑向了后廚,口中不住的高喊道“爺爺一壺佛爺笑”
所謂佛爺笑,其實是一種花茶
相傳,慈禧茶癮很大,一般每日至少飲三次,上午、下午各一次,晚上臨睡前必須飲罷茶后才上床睡覺。
和普通的茶葉相比,慈禧尤其酷愛花挺,因她得知,茶有延年益壽之功,花有暖胃悟性之效。
不過,慈禧吃的花茶不是現代窨制的茶。而是茶和花只在飲用時摻混一起,既品飲名茶,也欣賞花香,兩者相得益彰。
慈禧飲用的茶都是各地精選的色、香、味、形俱佳的“貢茶”,花也是由宮監挑選的名貴花卉上采摘的鮮花,茶具則是制玉琢的專用杯盅。
飲茶時,慈禧先欣賞下鮮花,然后才慢慢揭開盅蓋,伸出手,提起金筷子夾上些鮮花放入盅內,再輕輕加上蓋。約8分鐘,再捧起茶盅,把茶湯倒入白玉杯中,先聞其香,繼品茶味。這種飲茶方式,對她本人來講是一種生活享受,只是苦了跪托茶盤的貼身內監。
后來,這清朝漸漸沒落,“佛爺笑”也流入到了民間。
經過后人的改良,把現沖現泡的花茶變成了一種炒茶。
“佛爺笑”一般是選用當季頭一茬兒的竹葉青,再配上牡丹、蘭花、桂花、月季、水仙、菊花、山茶、杜鵑、茉莉、芍藥、梅花、荷花這十二朵花的花瓣,以及荔枝、甜瓜、西柚、蘋果一起文火慢慢炒制。
炒制的整個過程足足需要14個小時,中間不能斷火。
不僅如此,炒制的過程中甚至連力道和方向也都不可以改變,直至所有的花香與果香完全融入的茶葉之中,才算大功告成。
據說,這“佛爺笑”出鍋之時,隔著幾十條街都能夠聞見它的香味,就算是當年慈禧老佛爺再世,也會不由得露出微笑,“佛爺笑”也由此得名。
但這佛爺笑不僅費時,更加費力,因此,到了我們這一輩兒更是聽的比見的多。
甚至很多人都是聽過,而沒有見過什么是“佛爺笑”了。
不大一會兒的工夫,小姑娘從里間屋端出來了一個大大的盤子,盤子上面放著一個青瓷壺,兩個青瓷茶杯。
在她的身后跟著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頭,手里面拎著一個老式的暖水瓶。
小姑娘將手中盤子放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朝我做了一個鬼臉便跑了下去。
“臭丫頭,慢點跑別撞到客人”那個老頭低聲喝罵道。
說完,那老頭伸手掀開了壺蓋子,將手中暖壺中的熱水一點點倒進了茶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