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有:醋、醬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醬等。
翠花可以根據他們的要求和口味,現場調味。
清爽解膩,口味多多,讓這群小子都嚷著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棄撿麥穗辛苦了,而且干完活兒再吃飯,可真香啊!
連續干了幾日,袁府這群娃娃都快曬蔫兒了,大梨村的村民們都忍不住同情他們,還有人好心的勸說:
“我說張孺人吶,您家可真舍得喲,孫子與外孫們年年不落回村干活,還一干就是五天,可別給曬脫皮了,娃娃的皮膚就是嫩。”
“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實得很,你們哪家娃兒不干活喲?”
“我們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爺們比吶!”
“都一樣,都一樣,誰不是吃五谷長大的,這也是讓他們干干活,懂得珍惜糧食!”
村民們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貴不忘本,就該他們府飛黃騰達。
各地秋收的情況都快速匯總到了京城,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難得的一次豐收年。
向來不愛過節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響應禮部的頻繁上書,在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舉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個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經結束了。
之所以要選擇“戊日”為“社日”,是因為“戊”居于十干中的第五位,居“中央”,五行對應“土”,寓意茂盛。
也就是說,這一天,是祭祀土地神的“黃道吉日”。
這一次的秋社大典由禮部尚書主持,選了當日的卯時三刻,夏洪棣攜太子、文武百官,在社稷壇上敷五色土,奏樂起舞。
經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獻、祝告、飲福受胙(飲福酒并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過程之后,才算是成禮。
整整一個時辰,厚重的禮服讓太子的后背全是汗水,再也沒有參加此盛會一開始的欣喜。
祭祀活動完成后,比太子穿得更莊重的夏洪棣也累得不輕。他口諭禮部尚書將祭肉,分給今日前來的文武大臣,此舉寓意著與百官共同享有風調雨順的好福氣。
除了參會的大臣,像忠勤伯府這樣的人家,也都是能收到祭肉的。
翠花接了賞:十斤的牛肉,十斤的羊肉、十斤的豬肉,今日皇宮用的就是此三牲,他們家分到的這份量得傲視群雄了。
上行下效,地方官員也紛紛舉行祭祀活動。
牟先生又得了假期,喜滋滋拿著過節費約了幾個好友,喝酒玩樂去了。
入鄉隨俗,秋社的盛典一開,嫁出去的閨女這日可是要帶著娃兒回娘家的。
翠花干脆帶了府上的孩子們回大梨村,在大梨村的袁府和娘家人一起:吃社肉,做社糕、社飯,喝社酒。
宮里賞賜的社肉,都是煮了個大半熟的,在食用的時候還需要再次加工,一般的習俗最好是在兩日內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