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車隊滿載而歸,楊華等雖然風塵仆仆,但氣色不錯,程平便知道這趟回鶻之行至少是沒吃什么大虧。
見程平親自來迎接,眾商家都齊齊恭敬施禮。這回大多數人一買一賣,都頗有收獲,更重要的是,搭上了回鶻各部落首領的線,這比本次多掙些錢還讓人高興。程刺史真是大家的貴人啊。若不是州府牽頭兒,又有軍隊護送,一兩個商隊是萬不敢去回鶻的。
程平笑著跟大家道“辛苦”,問了為首的大商家兩句路上是否平安之類的寒暄話,然后便跟大家道“明日州府治宴,給諸公接風。”
眾商家各帶貨物仆從散去,程平、吳長史等則迎了楊華進府衙細談。
“路上可曾遇險?”
“經過木格拉舊河道的時候,探馬探到埋伏的一股回鶻人,但許是看使團有軍隊護送,他們自知不敵,故而到我們過去,都不曾有動作。回來的時候有綽度派人護送了老遠,就更安生了。”
程平點頭笑道:“綽度倒真是親唐派……”
楊華看一眼程平,笑道:“想不到你還是個心靈手巧的!據說你送給綽度之子納音一個八音寶盒,能奏《霓裳羽衣曲》。納音把這盒子獻給公主,公主當時就落下淚來,言‘不意今生還能再聞鄉音,死亦無憾了。’綽度到底是公主之子,頗懂禮法,很是孝順。幾次讓我謝你呢。我們獻上這么多禮物,倒沒得了他那么多謝。”
程平知道這一半是歪打正著,一半也是因為自己的身份和禮物的性質——自己是一州刺史,送的又是能奏玄宗《霓裳羽衣曲》的音樂盒子,這個盒子就具有了太多象征意義,謝這個當然要比謝金銀珠玉合適得多。
楊華又說回正題,接著介紹回鶻情況。
回鶻由多個部落組成,可汗對各部族“統而不治”,平時各部族在自己的地盤上逐水草而居,回鶻王庭對其他部落百姓并不征發賦稅徭役,也不管民生休戚。
程平點頭,游牧民族政權多是如此,平時散養,戰時吹個口哨,大家伙兒拿起武器騎上馬一塊干……倒是省事!
楊華又介紹了回鶻都城薩提爾城的情況。在中原人眼里,那城實在建得不怎么樣,甚至比不上云州,但自從突厥人的黑沙城被毀了之后,已經是塞外第一大城了。回鶻各部首領有的跟自己部族在一起繼續過游牧生活,有的則在王庭內任職住在都城。
回鶻權貴們生活奢侈,尚慕唐風,最愛中原的珠寶錦緞香料,但很多百姓生活艱辛,奴隸們甚至還不如牛馬。
程平知道這個時候的回鶻人大約處在奴隸制時期,還帶著些原始社會遺風,又受中原體制影響,也照葫蘆畫瓢地建立了封建政權,這要是放在課本上介紹,大約會被定性為半奴隸制半封建社會。
楊華又言,各部族之間常有矛盾,奪地盤、搶百姓、奪牛羊的事時有發生。使團在那里呆了這短短的時間,便聽了不少各部族之間的恩怨,其中還有對可汗不公平明晃晃的抱怨,有的部落首領大有干翻可汗自己上的意思。
如此赤·裸·裸,讓從小受忠孝節義教化長大的楊華很有點震驚。中原的政權爭奪怎么也要戴個幌子,哪怕逼宮,也要搞成“禪讓”,三請三讓之后才好坐上正位的。
看楊華說“化外之民,不通教化”,一副被重組三觀的樣子,程平笑著跟他解釋,回鶻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回鶻與其說像國家,倒不如說像部落聯盟,他們又還帶著點先民氣息,誰當大可汗,主要是拳頭硬,但畢竟相去過去輪流制時還不遠,倒也能理解。
回鶻這種現狀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各部族關系松散又有矛盾,凝聚力有限,也方便挑撥關系;不好的是,即便搞定了回鶻可汗,可能有些部落不買他的帳,還是會來云州犯邊。
楊華又說了王庭內的情況,果然如程平等之前設想的,回鶻王庭主要的問題是可汗生兒子太晚,王弟們勢力強大,其中葉其阿能征善戰,最有勢力,綽度是唐公主之子,頗有令名,又受唐器重;可汗三子,最長者也不過二十歲,與王叔們比,還太嫩。
“可見到了可汗本人?葉其阿呢?”程平問。
楊華對可汗桑格略的評價是“暮年梟雄”,對葉其阿的評價則是“‘鬢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當世豪杰也!”
程平看上次跟著一起接待過回鶻使團,這次奉命保護楊華的州府侍衛長邢楷。邢楷點點頭,沒錯,就是上次跟著納音的那個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