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的孫靜現在去干活還有點早,孫成就準備豁出去了,不管花多少錢,哪怕是臨時工的名額,都得買一個回來。
買回來的名額就讓自己媳婦去干著,也不在乎能不能干好,先把這個坑占住了。
閨女那邊該讀書就讀書,要是真學有所成,在趕上下鄉的政策強制之前,大不了就接替了親媽的工作就是了。
張天明這邊就沒轍了,全家五口人,就指望他一個人的工資來生活,平日里也沒有什么撈外快的機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哪里還有多余的錢買工作。
李衛國說的話,張天明也在發愁。
想要靠著買工作這條路來改變孩子們的命運,這是不可能的,那他只能早做準備。
這件事還是張天明和院里幾個人湊在一起商量出來的結果。
聽張天明說了難處后,李衛國提出建議:“既然改變不了必須下鄉的事實,那就提前下鄉。”
張天明不解:“這不是提前下鄉遭罪去了嗎?”
“任何事情都趕早不趕晚,現在主動去下鄉,還能和街道辦談點條件,別的不說,起碼找最近的鄉下去啊。”
張天明恍然大悟:“對啊,自己怎么沒想到,現在有的是地方可挑,等強制下鄉的時候,真就不知道會被分配到哪里去了。”
這個時候,南喬也說話了:“要是做好了下鄉的準備的話,那就讓你家老大來跟著我學點本事吧。”
張天明感激不盡。
“人不管在哪,會一門手藝,總比什么都不會要強。”
這句話,張天明深以為然,他也想著讓兒子多學點,他不禁問道:“小季,你說讓我家老大學什么好?”
“鄉下那種地方,物資并不豐富,就算會廚藝也沒什么用,倒不如...學學木工,趕在出發之前,能學成什么樣都行。”
“成!聽你的!”張天明也認可了南喬的說法。
至于張家老二,現在年齡還小,就算想去下鄉,人家也不要,他還得再等。
張天明也算想開了,反正都是要下鄉的,那就在下鄉之前讓家里倆孩子學點本事,這樣不管在哪,都能生活的不錯。
院子里的其他孩子,完全就不用擔心這件事了。
張天明家的老三和胡雷年齡相仿,其他的更小,等他們長大后,特殊時期也都過去了。
所以南喬才說胡雷運氣好,但凡再大個幾歲,都免不了要走這么一趟。
張天明去操辦長子下鄉的事了,張家老大就開始跟著南喬學習木工手藝。
就學最基本的那種,不需要美觀,只需要實用就行。
這個時代常用的家具是什么樣的,南喬就教他什么,花里胡哨的玩意,不用學。
下鄉政策其實早就有了,只是沒人響應,也沒人當回事。
張天明主動去了街道提起這件事,頓時就變成了先進典型,下鄉辦那里更是親自登門,和張家有商有量。
這也算是千金買馬骨了,讓廣大群眾都看看,下鄉沒那么可怕。
張天明就趁機給孩子選了距離京城最近的河北省內,也就是現在還有得選,等到后來,那就純看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