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的事情算是定了,但老二怎么辦?
院子里最聰明的人,那必然是季南喬了,張天明就主動找到了南喬,想讓對方幫忙分析一下。
其實也沒啥好分析的,南喬就問了一句話:“你覺得你家老二,再過幾年,有沒有能自己找到工作的本事?”
張天明搖了搖頭。
“那你覺得你這幾年,能不能攢到足夠的錢和人脈關系,給你家老二解決這個問題?”
張天明還是搖頭。
“這不就是答案嘛,你家老二想要改變命運,唯一的辦法就是有著極強的天賦,又正好是國家所需要的。”
張天明都開始苦笑了,他家孩子但凡要是有那個本事,他至于愁成這樣嗎?
“這樣吧,你讓你家老二來一趟,我考考他,看他是否適合走上學術這條路。”
“好!麻煩你了,小季。”
“都是鄰居,不算什么的。”
很快,張家老二就來了,很老實的一個孩子,沒啥突出的優點,也不算太聰明,就一點,實在。
南喬稍微問了幾個問題,就斷定了這個孩子闖不出來。
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不具備闖蕩性,讓這種人老老實實干活,那沒問題,只要交代的事,都會認真負責的去完成。
但讓這種人自己主動去闖,那就很難了,特別是社會上面的那些事,更難。
三教九流、達官顯貴、平民百姓,哪個不得接觸?
平日里、節假日之類的,哪個不得迎來送往,維護著人際關系。
張家老二很顯然不具備這種特性,他就是一個單純的老實孩子,說難聽點,讓他去送禮,他都送不明白。
這樣的孩子代表著穩定,不出什么變故的話,人生簡直就是一眼望到頭的那種。
改革開放也和這樣的人沒關系,他闖不出來,也壓根就不會生出外出闖蕩的想法來。
所以對張家老二,南喬給出的建議就是:“提前準備一下吧,借著你家老大的事,和下鄉辦的人談談,預留老二的位置,將來直接讓他去找你家老大。”
“成!我都聽你的。”張天明對南喬是很信任的。
于是當下鄉辦上門后,張天明不但落實了老家的事,還將老二的名都給報了上去,算是最支持的一戶人家了。
投桃報李,下鄉辦還真就給張家資助選擇地方的權利,將張家老二的名額留了下來,等他年齡一到,就去河北農村找他哥。
街道和下鄉辦就拿著張家的事當宣傳,號召其他人下鄉。
他們這么一宣傳,倒是坐實了張家兄弟倆下鄉地點的事,將來不管換不換領導,這件事都不能再變了,否則就是打自己的臉。
張家老大跟著南喬學木工,老二跟著南喬學廚藝。
這里面也有個時間差的問題,張家老大和老二下鄉時間不同,處境也不同。
張家老大需要一個人先去探路,在農村闖出來,他學木工最合適,能最快看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