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只是個一個籍籍無名的高中生而已。
雖然周碩在武俠界已經有了不小的影響力,但這種最近才聲名鵲起的新人,在《詩刊》面前還是不太夠看的。
他們根本不會在意。
這三首詩,還未必足夠讓《詩刊》破格刊登一個高中生的作品。
最后,蘇述學苦笑著說:“我也知道希望不大,但這三首詩的水平確實很高了,我還是想著幫你試一試,萬一刊登了呢?”
“能在詩刊上刊登作品,到了高考的時候,那可是能申請特長加分的!”
宋啟明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蘇述學的說法:“也是!特長分可是能加整整10分呢!就算只有一點希望,咱們該投稿還是要投稿!”
宋啟明在閱卷的時候也是看過周碩這三首詩的,他對這三首詩的水平當然也是肯定的。
至少,他自己和身邊的人,還沒有誰能寫出這種水平的詩。
周碩聽完蘇述學的解釋,也明白了蘇述學和宋啟明所說的“不容易”的意思。
總而言之,周碩拿出來的這三首詩的水平,是達到了《詩刊》的刊登標準的,水平甚至比上面的大多數作品都還要高。
但這三首詩的水平,還沒有高到能讓《詩刊》破格刊登一個高中生的作品的程度。
周碩想了想,然后對蘇述學說:“額,蘇老師,其實我還有一首詩。”
“嗯?還有一首詩?”蘇述學好奇的問,“你以前寫的詩嗎?”
周碩不好意思的說:“其實這首詩也是我這次期中考的時候寫的,這次期中考創作題的題目不是‘試吟詠一物’嗎?我看見題目第一眼構思出來的其實并不是《竹石》,而是另一首詩。”
“只不過這首詩太長了,創作題那個區域可能寫不下,而且后來我發現這首詩可能不是那么貼合題意,就沒有寫出來,才構思了《竹石》這首詩。”
宋啟明聽得目瞪口呆,而蘇述學就要淡定得多。
蘇述學曾多次見識過周碩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對他的天才已經感到麻木了,不管周碩說出多么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他都表現得非常淡定從容。
宋啟明只是聽說過蘇述學班上的這個周碩很天才,但具體有多天才他就沒機會見識過了。
他只見過蘇述學閱卷的時候偶爾的驚嘆,然后和他分享的那幾首詩,看了那幾首詩和文章,他覺得這個周碩確實是有些天才的意思。
但你要說你考一場語文三個小時,不但做完了前面的題,寫了一篇800字作文,這還不算,你又寫了兩首詩,那宋啟明還是不太相信的。
他沒有見過這樣的天才。
宋啟明的聲音充滿了質疑的味道:“你的意思是你一場考試寫了兩首詩?”
周碩靦腆的笑了笑,說:“是的,而且我覺得另一首詩比《竹石》要好一點。”
宋啟明根本就不信這個邪,于是他從自己桌子上拿了一張空白的答題卡,和一支碳素筆,一起遞給了周碩。
“那你把它寫出來給我看看唄!”
蘇述學也沒有阻止,他也想看看,周碩口中“比《竹石》好一點的詩”是什么樣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