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學樓的對面是高二的教學樓,左邊是高一的教學樓,斜對面是實驗樓。
四棟樓呈一個正方形分布在學校的左上角。
兩邊高一高二的學生早就發現了高三教學樓那邊一大群人正在圍觀著什么,他們也好奇的圍觀著這些圍觀別人的人。
從對面和側面,尤其是更高的樓層上看,他們甚至比在高三教學樓里的人看的更清楚。
從他們的視角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高三教學樓以二樓為中心,樓梯、過道走廊上都擠滿了穿著校服的學生。
真可以說得上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
他們看著看著,就看到原本被圍的水泄不通的二樓,突然空出了一片地方。
然后就一個男生走了出來,那個男生不知道說了什么,圍觀他的人發出一陣歡呼。
再然后,他們就聽到這群圍觀的人居然開始讀詩。
巨大的聲浪撲面而來,有的他們聽懂了,有的句子他們沒有聽懂。
然而,那種豪邁的氣象,那種巨大的沖擊力,卻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的。
看著幾百人齊讀的場面,聽著對面那些同學意氣風發的聲音,他們被深深的震撼了。
也許這一生,他們都忘不了今天的所見所聞。
“他們讀的是什么詩啊?”
“那個站在中間說話的是誰呀?”
“他們為什么要圍在那里?”
……
高一高二的學生們正討論著,就聽到對面讀詩的聲音突然停了下來。
然后,他們又看到那個站在正中間的男生似乎說了什么,圍觀的人便如潮水一般,退散開來。
他們就更加好奇的想要知道,剛剛那個站在中間說話的人到底是誰?對面那些三的學生又在圍觀什么?
很快,他們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幾個八卦之心特別濃郁的女生,高三的學姐打聽得知,剛剛站在中間說話的那個人叫做周碩。
擠在樓道上的那些人也是為了圍觀周碩,因為據語文老師們所說,周碩今天上午在年級辦公室里創作出了一首可以與李白相比肩的詞,好像叫什么《沁園春》。
很快,這些消息就在高一、高二年級傳開了。
“就是上次演講那個周碩嗎?”
“就是高三(七)班那個長得很帥的周碩嗎?”
“那個經常在校刊上發表詩歌的周碩?”
“我最喜歡他的詩了!尤其是那首《致橡樹》!”
“《長相思》寫的也好呀!上個月校刊才登的!”
“那首《苔》也很棒呀!”
“聽說他這次寫的那首《沁園春》是現場創作的,據老師們說,這首詩甚至能和李白比肩!”
“真的假的?”
“噯!你們有誰知道這首詩的內容嗎?”
“應該只有高三那邊的學長學姐知道吧!”
“這個周碩長得又帥又有才,也不知道有女朋友沒有?”
“你又發春是吧?”
“肯定有啊!《致橡樹》明顯就是人家寫給女朋友的詩!”
……
他們熱烈的討論著、贊嘆著、想象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