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除了我們學校,還有誰能教導這樣的天縱奇才?”
“對!絕不能讓華清老狗把這樣的學生搶走!”
“文學系百年聲譽,靠此一人就可以延續!”
“一定要搶在華清狗之前!”
“不惜一切代價,這個學生必須是我們京大的人!”
“快!讓招生辦趕快搞清楚這位考生的身份,直接上門去邀請他來我們學校讀書!”
……
就連那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都忍不住站起來道:“這樣的良才美玉,不應當讓他誤入歧途。”
校長卻無奈地攤開了手:“諸位,我很能理解大家惜才愛才的心情。但是,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位考生的身份,閱卷還沒有結束,教育局那邊肯定不會違反紀律透露考生的信息。”
聽到院長的話,大家又都沉默了。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們雖然在文學界舉足輕重,但在政界卻不值一提。
想要從教育局搞到這個學生的信息,簡直難如登天!
沉默中,卻突然響起一個聲音。
“校長能告訴我這是從哪個教育局拿到這兩篇文章的嗎?”
所有人都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大家都認出了這個說話的老教授。
這個教授教的是文學鑒賞,這門課只不過是一門選修課程,在文學系算不上重要,因此很多年輕的教授都對他印象不深。
“劉教授。”院長點出了他的名字,“這兩篇文章,來自蕪城教育局。”
劉教授就是那位在文學鑒賞課上講周碩的詩的老師,他的文學鑒賞課在文學院雖然不受重視,但他創作的文學作品,在文學系目前還沒有人能超越。
因此院長對他還是非常熟悉的。
劉教授自從讀過周碩的詩之后,本來對“天才高中生”之類的詞本來就很敏感,一聽到是高考,下意識的他就聯想到了周碩。
“我可能知道這兩篇詩文是誰寫的。”劉教授說,“如果是蕪城的話,應該是蕪湖一中高三(七)班的周碩。”
???
其他的教授都睜了大眼睛看著他,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劉教授能夠直接說出這個考生的學校和班級,甚至是名字。
難道這位劉教授,還能未卜先知不成?
那位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問出了大家心里的疑問:“何以知之?”
劉教授回答:“我去年在《詩刊》上讀過他的詩,上面有他的學校,這個周碩今年剛好讀高三。”
“《詩刊》上有一首詞寫的非常豪邁,單以豪放氣概而言,這首詞甚至能與蘇軾和辛棄疾兩位比肩。”
“所以我就想著,會不會和這個寫《滕王閣序》的是同一個人?一個小小的蕪湖,還不至于同時出現兩個這樣的天縱奇才。”
另一位教授也道:“對對對!我也有印象,去年《詩刊》確實刊登了一個高三學生的作品,我當時還感慨這個學生天才來著。”
大家聽他們兩個這么一說,心里基本上都有數了。
不出意外的話,這就是同一個人了。
這世界上的天才,哪有這么多?
許多教授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喜形于色。
很多時候,搶人才打得就是一個信息差。
如果他們能夠提前知道這個學生的信息,就能提前和這個學生談好條件。
等華清那邊反應過來,他們連合同都簽好了。
就算華清再有錢,就算華清能給出更好的條件,他們也只能望“人”興嘆,無能狂怒。
一想到到時候華清那邊得知這件事情的表情,大家就覺得爽翻了。
至于華清之外的學校——
抱歉,他們還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