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就到了四月。
正常本科生答辯,一般就三位老師:一位答辯答辯組長,兩位評選老師。
這些老師要么來自本校,要么來自外校,或者是二者交叉混合,總之都是相關領域的大佬。
這三位老師分別給你的答辯打分,然后平均分,這就是你的論文答辯分數。
只要答辯成績及格,答辯組長拍板可以通過,那么你的畢業論文答辯這一關,就算過了。
早些年的時候,論文答辯不怎么講究避嫌,基本上都是本校的老師,有時候運氣好還會分到自己的導師手底下答辯。
假如你能夠好運的被分到自己導師手底下,那么你就可以看見“你先退下,且看為師舌戰群儒”的名場面。
包躺過的。
后來可能是因為導師們放水放得太多了,也為了防止學閥們只手遮天,漸漸地開始要求和外校的老師混合交叉答辯。
為了避嫌,學生被分到導師手底下答辯的情況也越來越少。
再后來,答辯的論文上連導師的名字也不能出現了。
周碩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當然跟普通本科生不一樣。
這是重大學術成果,不但要邀請外校的專家一起來評審,而且還破天荒的設置了公開答辯環節。
陳觀堂這一安排的用意有兩個:
第一,這畢竟是首例以學術專著進行畢業答辯的創舉,想要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就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第二,陳觀堂是存了一些炫耀的心思在里面的,他想讓京都的各大高校都來看一看,他們京大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多么優秀,順便見識一下傳說中千年一見的奇才,是怎樣的風采。
周碩答辯那天,整個教室里黑壓壓的坐滿了人。
這次陳觀堂不但請了外校的專家,而且是大請特請,業內頂尖的大佬們,幾乎都被他請了過來。
這些人大多是“文學理論與批評”這一領域的專家,還有一些是古典美學和哲學領域的專家。
一些專家甚至還帶了自己的學生來旁聽,本院也有一些學生聽說了周碩公開答辯的消息,跑過來旁聽的。
本來周碩答辯的地方選在一個大的階梯教室,大約能容納一百多人的樣子。
但來旁聽的人實在太多了,答辯還沒有開始,教室里面的位置就已經全被占完了,許多本院的學生,甚至自己帶了凳子,坐在過道和其他空地上旁聽。
甚至還有一部分人站在門外,伸長了脖子看的。
陳觀堂大感失算,于是大手一揮,臨時將場地換到了一個平時留給學生們舉辦一些團體活動的小禮堂。
這個小禮堂小禮堂大概能夠容納三百多人的樣子,安置這些旁聽的學生想來是綽綽有余的。
一群人以陳觀堂為首,浩浩蕩蕩的往小禮堂走去,路上許多不明所以的同學也來湊熱鬧。
在得知是周碩公開答辯之后,他們也興高采烈地加入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