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碩整理好思緒,穩步走上講臺,身姿挺拔,氣度從容。
周碩先是向臺下的的評審老師們鞠了一躬,這才緩緩開口:
“尊敬的各位評審老師、遠道而來的專家和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文學院2006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周碩,今天能夠站在這里進行畢業論文答辯,我倍感榮幸。衷心的感謝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撥冗蒞臨,參加這場公開答辯。”
周碩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麥克風的作用之下,清晰的傳達到小禮堂的每一個角落里。
周碩的目光掃過全場,既保持著對評審席專家們的尊敬,又帶著恰如其分的自信。
“接下來,我將簡要闡述《人間詞話》的核心構架與主要觀點,方便各位尚未讀過全文的老師和同學對這部作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境界’這個核心概念。書中明確指出‘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我認為境界是評判詩詞藝術的一個全新標準……”
“所謂‘造境’、‘寫境’即是……”
“‘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的區別在于……”
“第二部分,則是對前面理論的具體印證和闡發,特意選取了從唐五代到北宋數位名家的詞為例,進行深入的解析和闡述。”
“第三部分,則可以視為理論的升華和延伸。在評析詩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創作與宇宙人生的關系,將詩詞批評提升到美學和哲學的思辨高度……”
周碩抬頭看去,只見評審席上的諸位老師頻頻點頭,似乎對他的闡述極為滿意,又似乎在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而后排旁聽的學生們雖然一個個云山霧罩、似懂非懂,但他們臉上都露出不明覺厲表情。
周碩頓了一下,繼續說: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極為粗略的框架。《人間詞話》的寫作,雖然深受現代哲學思想的啟發,但仍舊深深植根于我國傳統的古典文學審美和理論之中。想要深入的理解這本書的理論,還需要結合具體的詩詞去討論。”
普通本科生答辯時,限制時間,是因為當天任務繁忙,后面還有很多學生要答辯,為了節省時間,才有這樣的限制。
而周碩的畢業論文答辯,是只有他一個人獨自答辯,并且還是公開答辯,為了更好的展示這本學術專著的深度與廣度,故此沒有這樣那樣的許多限制。
周碩洋洋灑灑說了大約十多分鐘,最后謙虛的表示:
“書中還有許多思慮不周的地方,懇請懇請各位老師不吝指正!”
說完,他面向向臺下再次鞠了一躬。
霎時間,滿堂寂靜、鴉雀無聲。
然而,這樣的寂靜并沒有持續太久。
幾十秒后,幾位評審席上的教授互相對視一眼,眼中全是掩飾不住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