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樣都不遭人嫉妒,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不過,
兵部的這些將領,卻不敢在陳杰的面前,表現出任何冷嘲熱諷。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西門堂并不隸屬于兵部,加上陳杰的身份是山東總督。
他不需要顧忌任何人的臉色。
誰要是不給臉,敢當眾嘲諷西門堂,不知好歹的話。
陳杰直接殺了對方都不會有任何問題。
更重要的是,他現在的煉神之境突破到了‘守竅’,不怒而威。
別說兵部的這些將領,不敢在他面前大言不慚,甚至說話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到了陳杰。
包括李瓊在內,面對陳杰的實話,都感到一股很強的壓迫感。
唯一輕松的人,或許只有翁放鶴。
他是戶部尚書,身上沒有蕭殺之氣,與這些當兵的完全不同。
此時,
看到陳杰一下子就鎮住了兵部這么多將領,他不得不對這位山東總督,刮目相看。
另外幾位官職較低的參將,倒是對陳杰表現的異常尊敬。
李瓊設宴的目的,是讓大家能夠熟悉一下,比起讓西門堂的將領與兵部的將領,能夠好好的交流一番。
陳杰吃飽喝足后,帶著西門堂的精銳離開,前往鄂州軍營駐地。
他沒打算讓西門堂與兵部有太多的交往,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體系。
大乾王朝兵部這些將領,一向趾高氣揚慣了。
西門堂的將領與這些人接觸太多的話,沒有什么好處。
——
第二天一大早。
戶部尚書翁放鶴與大家告別,趕回京城去了。
他這一次親自押送物資來到鄂州,目的只是表明一下子寧國公的態度。
昨晚上,
他與李瓊暢談到了半夜,將接下來的平叛計劃商量好。
雖然明面上,兵部大將軍的李瓊為主將。
可是,
兩人心知肚明,這一次平叛,真正主戰的是西門堂。
兵部的十萬大軍,只需要輔助就行了。
另外,
等待湯友望和洪言傳出兵后,再伺機而動。
既然是由西門堂為主戰,那么一切的作戰行動計劃,自然都要以西門堂為主。
否則延誤了戰機,西門堂離開鄂州的話,僅憑李瓊麾下的兵力,根本就打不過漢王李賁。
這一次平叛,李瓊輸不起。
所以,
當翁放鶴離開后,李瓊趕緊召集麾下將領,與陳杰一起確定接下來的計劃。
陳杰在來這里之前,就已經對局勢了解的比較清楚。
李瓊麾下的兵力,真正能投入戰斗的,只有五萬兵力。
其他的五萬兵力,都是虛張聲勢,從各地調集的府兵。
這些府兵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武器裝備很差。
他們有些人甚至都沒有摸過火槍,還在用鋼刀和弓箭!
就算這五萬能投入戰斗的精銳部隊,也僅僅只是使用過火槍,對野戰炮很陌生。
比起大不列顛帝國的西洋軍隊和關東軍來說,李瓊麾下的十萬大軍,簡直就是一盤菜。
另外,
從兩廣趕來此地的湯友望,他是隸屬于魯國公一派的將領,手中號稱擁有三十萬大軍。
但是,
陳杰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湯友望,同樣是虛張聲勢而已。
他麾下的精銳部隊,不超過十萬人。
為了能夠穩住兩廣的局勢,湯友望必須要留下五萬精銳駐扎在兩廣地區。
也就是說,
滿打滿算,湯友望麾下最多也只能調兵五萬精銳,其他的二十多萬兵力,都是虛的。
真正兵強馬壯的,反而是河北的洪言傳。
這一次來到鄂州平叛的軍隊,整個大乾可以投入作戰的兵力,大概也就二十萬,與漢王李賁旗鼓相當。
而且,
除了陳杰的西門堂之外,湯友望,洪言傳,李瓊三人麾下的軍隊,都互相保持著距離。
其他剩下的那些軍隊,除了虛張聲勢之外,更多的是充當炮灰。
說實話,
如果僅僅是平叛漢王李賁,的確有取勝的可能。
但是,
朝廷的三路大軍,目標可是寧王李牧和漢王李賁兩位藩王。
寧王李牧麾下,兵強馬壯,對外宣稱擁有百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