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路途遙遠,想要進攻襄陽的話,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一旦貿然突進,很容易犯了像洪言傳一樣的錯誤。
天災人禍,洪水爆發,很難提前預料。
只要西門堂的主力被拖住在襄陽,東洋關東軍趁機進攻山東的話,對西門堂極其不利。
更何況,這個時候攻打襄陽城,與西門堂的發展策略不一致。
陳杰的目標是牢牢掌控大乾王朝東部沿海一帶,他現在已經辦到了。
當務之急,是先打破海上的封鎖。
必須要將東洋八大艦隊,徹底擊潰,并將東洋人趕出東北。
當然,
西門堂畢竟沒有站在朝廷的對立面,更何況陳杰與徐士昌的關系還不錯。
所以,
哪怕他已經看出了徐士昌的算盤,但基本的尊重還是要的。
于是,陳杰給徐士昌的回信中,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首先,
浙東的叛亂剛剛平息,青幫的余孽還沒有完全剿滅,西門堂絕對不能放棄浙東的局勢。
另外,
他告誡徐士昌,讓他少摻和朝廷內部的陣營斗爭。
寧王李牧的西北軍不可怕,但是東洋關東軍可是在西北有八萬人。
所以,
任何人想要剿滅西北軍都很困難。
萬一西門堂調兵攻打襄陽失敗,駐扎在東北的關東軍,進攻山海關,直取京城,并同時以海上艦隊分兵進攻山東。
那么,
大乾王朝的局勢,可就徹底亂了。
輕敵,是洪言傳戰敗的主要原因。
西門堂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必須要等朝廷內部統一戰線后,西門堂才做出下一步的舉動。
徐士昌收到陳杰的回信后,很快明白過來。
陳杰不想趁著這個時候出兵!
沒錯,
對于西門堂來說,此時出兵,沒有任何好處。
原本朝廷內部的斗爭,就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隨著洪言傳戰敗后,皇帝李錚的猜忌心,將變得越來越重。
皇帝的性格,徐士昌比任何人都清楚。
如果西門堂貿然出兵,萬一真的將襄陽的寧王李牧擊潰。
那么,
整個大乾王朝的半壁江山,就已經在西門堂的版圖之內。
到時候,就算西門堂沒有任何反叛之心,皇帝李錚和朝廷內部的各個派系,都將坐立不安。
所以,
目前這種形勢,除非皇帝李錚親自找上門,請求西門堂出兵。
否則西門堂最好的辦法,就是靜觀其變。
徐士昌看完陳杰的回信后,驚出一身冷汗。
他離開京城,南下到金陵,督戰浙東的叛亂。
隨著西門堂將江南地區的局勢穩定后,徐士昌的功勞不小。
就算接下來的時間,西門堂打下襄陽,對徐士昌來說,也只不過是多了一份戰功而已。
可一旦被皇帝猜忌,對于沒有任何根基的徐士昌來說,那可就是滅頂之災了。
因此,
徐士昌很快冷靜下來,覺得陳杰說的很有道理。
自己似乎表現的太沖動了一點,現在不是出頭的時候,按兵不動才是上策。
等朝廷的圣旨到了,再做決定。
如此一來,不管西門堂做出什么反應,自己都不會受到牽連。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