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當年世宗皇帝是如何說的,諸位可還記得?”葛成禮高聲道。
葛成禮致仕在即,顯然是要放飛自我了。
沈念差點兒沒有笑出聲來。
世宗皇帝,便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嘉靖二十九年,群臣劾他不上朝,他道:“未頃刻有滯于軍機,而朝堂一坐,亦何益?”
直白來講就是:朕不上朝也沒有耽誤一件軍國大事,上朝有個屁用啊!
拿嘉靖皇帝舉例,顯然不是個范例,但卻能反駁有違祖宗之禮的說法。
某件事情,只要有一位皇帝做過,后續的皇帝再做,違反祖制的大帽子便扣不上了。
縱使嘉靖皇帝荒謬。
在這常朝之上,他孫子小萬歷面前,他兒媳婦李太后面前,誰敢數落嘉靖皇帝的不是!
隨即,一名年輕的科道官站了出來。
“臣以為,若不施行朔望朝會,更多公務應在朝會之上決議,由陛下、閣老、群臣共同裁定,而非交付內閣票擬!”
聽到此話。
一直沒有說話的呂調陽頓時大步走出,扭臉呵斥道:“胡說八道,若事事都現場解決,內閣有十個閣老都不夠,若人人都能參與裁定,諸事皆不能定!”
那名科道官眼眶泛紅,當即退到了后面。
這時,又一名官員出列。
“臣以為,朔望朝會非臣子懶政,而是為了更好地處理政事,自考成法實施以來,各個衙門都是夜以繼日,甚是忙碌,朝會若只是形式,便應縮減。”
“臣反對!朝會乃國之大禮,為臣者,若一月見陛下兩次,長此以往,君不知臣,臣不知君,有些臣子必然生出不敬之心!”
“臣反對!”又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
頓時。
皇極殿內變得熱鬧起來,屋外的人也都踮著腳尖、豎著耳朵聽著殿內的辯論。
此刻的沈念,甚是精神。
他這個位置,乃是看戲的上好位置,若朝堂每日都上演這樣的好戲,那他就不困了。
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沈念不是參與朝會之臣,無須發言表態,故而心情非常輕松。
而此刻。
就在小萬歷聽著下面的辯論,想法也左右搖擺之時。
簾幕后傳來一道輕咳聲。
“咳咳……”
小萬歷立即起身,然后雙手虛壓,高聲道:“安靜!”
這聲咳的意思是:有事不決,問元輔。
一旁,傳來馮保尖銳的聲音。
“安靜!”
馮保這一聲,穿透力極強,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小萬歷看向一直沒有表態的張居正,問道:“元輔,您如何看?”
張居正抬起頭,朗聲道:“陛下,臣覺得,此事既然已經公議,臣再拿主意,不甚合適,不如站隊表決吧!”
此種事情,最適合站隊表決。
張居正有時也要照顧大多數官員的想法。
他是官場勞模,但不是所有官員都想成為勞模。
有些規矩,他還是愿意遷就大多數的。
小萬歷點了點頭,道:“眾卿,贊同朔望常朝者,站于右側,贊同一旬三朝者,站到左側,站定后,不許更改!”
小萬歷說完后,又補充道:“二品及二品以上官員,站與中間,最后表態!”
“鴻臚寺當值禮官,站隊之后,立即清點人數。”
小萬歷很聰明。
一旦這些尚書侍郎表態結束,其他官員大概率會選擇站隊,而非表現內心想法。
隨即,皇極門內外,如同菜市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