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正茂打算盤的聲音太響,他在內閣都聽到了!
在他眼中。
對方徹查戶部,是為了與前任之事徹底分割,杜絕做擦屁股的事情,然后建立自己的部堂權威,有一定私心。
徹查遼東地方官員,是為了讓滿朝官員知曉,戶部的錢不能貪、不能拿,此乃立威立規矩之舉。
這兩個請求,落在這個事上,還算合理。
他勉強能接受。
但殷正茂的內外廷聯合相扶之法,就是個笑話。
朝廷真正有錢的就三個地方:內庫、戶部(太倉庫)和工部。
太倉經常窘迫,內庫時時充盈,工部自給自足。
乃是當下大明的常態。
自嘉靖之后,內庫不足,皇帝便派遣宦官索取,外庫(太倉庫)餉銀不足,求助皇帝請發內帑,皇帝不會輕易答應。
這導致,戶部總是沒錢,總是鬧饑荒。
這個所謂的“內外廷聯合相扶之法”若真施行,幾乎全年都是內庫和工部幫扶戶部。
即使沒有這個法策,內庫沒錢,戶部也不敢不幫扶。
當然。
在遇到重大災情或支出大額軍費時,戶部沒錢,內庫還是會出錢的。
但前提是戶部沒錢了。
殷正茂這個空手套白狼、專門利己,毫不利人的計策,即使內閣同意,李太后與馮保也不會同意。
雖然都是為了大明,但彼此還是要分鍋吃飯的。
內庫的首要作用是御用,其次是國用,最后才是民用。
這點,小萬歷都是知道的。
殷正茂這番強勢厚顏之態,剛上任就對著皇家內庫指手畫腳的作派。
讓張四維覺得:此人有入閣之心,然完全無入閣之能。
張四維雖對殷正茂不喜。
但張居正沒發言,他便沒有表達態度。
他入閣時,小萬歷手注的那句“隨元輔入閣辦事”,能讓他記一輩子。
這時。
張居正看向二人,道:“我覺得殷尚書的請求尚可。”
“至于最后一條新策,可能是因近兩年戶部窮怕了,有待商榷,可在明日常朝上公議。二位如何看?”
張居正最初也覺得此策很幼稚,但他了解殷正茂,后者絕非魯莽之人,可能還有后招。
無論成與否。
殷正茂敢于朝著皇家內庫伸手的勇氣,還是讓他滿意的。
都是朝廷的錢,內庫有時確實太摳了。
呂調陽干脆果決地說道:“我無異議!”
他對張居正的說話習慣了如指掌。
張居正若在問詢前,先表達個人觀點,他只需附議即可;若未曾表達個人觀點,才宜他說出個人觀點。
張四維想了想,沒敢反駁奏疏之事,但卻說出了另外一個顧慮。
“若徹查遼東官場,是不是將遼東巡撫張學顏和遼東總兵李成梁,調走一個,二人在遼東數年,不止一位言官控訴他們有結黨之嫌。”
張居正撫須正色道:“何為結黨?結而徇私誤國才是結黨,二人經查若無過錯,無須因一些空穴來風之言,將他們調離!”
“其它……其它……我就無異議了!”張四維雖然只比張居正小一歲,但氣場卻弱了一個輩分。
呂調陽瞥了張四維一眼,心道:何必找罪受呢?
朝堂百官皆知曉。
張居正對鎮守北方的兩大武將,戚繼光和李成梁,那是超乎尋常的信任。
北境穩固是新政施行的關鍵。
二人軍功卓越,若沒有犯下大錯,張居正絕對不會換人,而張學顏也是張居正器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