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雖然沒有受到百姓的夾道歡迎,但他在書生士子中,人氣頗高,當日歡迎他的晚宴足足擺了十余桌。
……
與此同時。
云南道巡察副使、性善論者、主張“孝弟(悌)慈”治國的羅汝芳也來到了京師。
在張居正封禁民間書院及講學后,羅汝芳公開不從,寧愿不做官,也要講學。
與王世貞相比,他倒是一個做實務的好官。
去云南后,整治昆明堤,疏浚滇池,興修水利,贏得了百姓的一片贊揚之聲。
但他為了自身的政見主張,也做過一些匪夷所思的嘗試。
比如:他在任地方主官時,曾令訴訟的百姓,斂目觀心以自省,算作贖罪,還將官印放在公堂上讓胥吏自取使用。
他是個好人,但也是個濫好人;他是個好官,但有時也是個糊涂官。
他抵京后,迎接的乃是他的學生湯顯祖,湯顯祖曾受教于羅汝芳,對其甚是尊敬。
……
八月三十日,就在沈念疑惑著海瑞為何還沒有抵京時。
又有兩位名士來了,且還是結伴而來。
他們便是何心隱和李贄,前者還算是后者的半個老師。
這兩個人在朝廷心中,那是有名的異端,反朝廷的主流。
何心隱原名為梁汝元。
之所以改名,是擔心官府抓他。
當下的他,四處為家,一邊跑,一邊宣揚他的政治學術主張。
很多地方官都想找個理由,將他下大獄。
何心隱目空一切,甚是狂悖。
他的人生理想是:行大道,立大功,趨大同。
人倫有五,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
他反對四個,只認最后一個,朋友有信。
他創建了一個名為“萃和堂”的家族工會,讓梁氏族人在里面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受大明律約束,儼然就是自建了一個小朝廷。
美其名曰是建立了類似范仲淹范氏義莊那種義學,為朝廷排難解憂。
其實他就是想脫離朝廷而自治,實現自己理想中的治世夢。
至于李贄,更是被稱為:異端之尤。
他除了贊同何心隱的主張外,還提出了圣凡無別的平等觀,抨擊當下的朝廷體制、文官秩序。
在他眼里,朝廷所有的秩序都是虛偽的。
他反對禁欲,認為私心就是人心,與一眾理學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等,反道而行。
所持主張完全就是反朝廷。
他私德有瑕,公然在寺廟中招收女弟子,甚至與女弟子裸泳。
崇拜他者,認為他至真至純;厭惡他者,認為他離經叛道,是個斯文敗類。
當下的李贄,還是官身。
他聽到百家議政之后,直接遞交了一份辭呈,然后來到京師。
……
與此同時。
揉合道儒兩家,主張將孔夫子從圣人之位上拉下來的官員管志道,主張以佛法教化天下蒼生的佛家杭州云棲寺高僧云棲大師(云棲袾宏),棄儒修道的名道士陸西星等等,也都來到了京師。
僧人道士本不喜言政。
但天下的民間書院乃是刻印經書道書的主要場所,關閉天下民間書院,也使得他們傳道講法受到了嚴重影響。
……
八月最后一日的午后。
翰林院正門左側的墻壁上,稀稀拉拉還掛著十余份書生們的議政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