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清晨,天蒙蒙亮。
皇極門下,常朝朝會。
小萬歷高坐于御座之上,李太后垂簾幕后,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海瑞站于左都御史陳瓚之后。
王家屏以起居注官站于御座東南,沈念則站在一眾編修的隊伍中。
通政使司當值官員念過需要通告群臣的奏疏后,小萬歷抬頭道:“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海瑞何在?”
身穿一襲嶄新的云雁補子四品緋袍的海瑞,大步出列,向小萬歷行禮。
“老臣海瑞參見皇上,恭祝圣躬萬福!”
海瑞一說話,幾乎所有官員都直起腰來,包括站在最前方的三位閣老。
許多官員或許不喜海瑞的為官之道,但卻非常尊敬他。
這樣的官員,大明只有一個。
“海僉院快快請起!”小萬歷笑著說道:“朕聽聞海僉院入京當日,便已開始閱覽與山西軍政民情相關的文書,如此勤勉,朕心甚慰!”
小萬歷緩了緩,環顧下方,提高了聲音。
“朕在此再次表態,海僉院巡視山西,乃是奉朕之命前往,朕的態度是一查到底,絕不姑息,有敢阻攔弄虛者,朕絕不輕饒!”
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這八個字正是朝廷的態度。
這句話也將是海瑞的護身符,誰阻攔海瑞,就是與朝廷對著干。
內閣閣臣張四維聽到此話,挺胸抬頭,完全無視周圍的目光。
緊接著。
小萬歷又道:“海僉院,朕欲將你留京半月,參與百家議政,你覺得如何?”
聽到此話,官員們全都看向站在前方的海瑞。
小萬歷能說出此話,顯然是內閣已經商量好的,但此話從小萬歷口中說出,意義截然不同。
皇帝親邀,是讓海瑞在捍衛皇權的前提下,支持新政;內閣相邀,則僅僅是張居正欲令海瑞支持他。
百官皆知,海瑞在朝中沒有派別,沒有私黨,甚至都沒有什么朋友。
他只認祖制、法令與道德。
有他在,百家議政必然會更加激烈一些。
“承蒙陛下不嫌老臣駑鈍,臣必殫精竭力,以大局為重,不負陛下所托!”
小萬歷滿意地點了點頭。
一旁的張居正也微微點頭,他想聽到的就是海瑞“以大局為重”這五個字。
小萬歷接著道:“眾卿,百家議政在即,朕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朝廷舉行百家議政的目的,不是讓官學與民學針鋒相對,不是爭一個勝負輸贏,而是讓天下人了解朝廷強國富民的誠意與決心,探討出更多新政之策。”
“朕想看到的結果,是此番議政之后,會有更多的讀書人支持朝廷新政,更專注于實務,更傾向于身體力行地為朝廷、為萬民做事,而非空談治國、講學治國,使得大明天下異端泛濫!”
……
“臣遵命!”百官齊齊拱手,聲音震耳欲聾。
御座的簾幕后。
李太后望著小萬歷那有些單薄的背影,不由得露出滿意的笑容。
她突然意識到,一直聽政問政,總是提前背詞準備常朝的小皇帝,已擁有了向群臣發號施令的帝王氣勢。
……
常朝之后。
海瑞大步走向都察院,其步子甚快,兩丈之內無一人。
御史言官就是這樣,清則無友,大多都是獨來獨往。
這時,吏科給事中姚斌,小跑來到海瑞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