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居正與呂調陽幾乎準備同時起身解釋之時,沈念站了出來。
二人見沈念起身,不由得大喜,幾乎同時輕捋胡須,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沈念大步走上議政臺。
先朝著午門方向拱手,然后又朝著海瑞與李贄拱手。
隨即,沈念看向下方,高聲道:“卓吾兄所言無錯。當下的大明確實存在諸多弊病,包括大家近日所議的科舉之弊、賦稅之弊、特權之弊、貪墨之弊、結黨之弊、滑吏之弊等等,若真要細說,恐怕又要說到明日天亮了!”
“我在想,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是大明江山就要亡了嗎?”
沈念微微搖頭。
“大明開國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八年,多數朝代似乎在這個時間都在走下坡路,士紳豪強兼并土地,特權橫行,下層百姓難以度日,流民反民無數。”
“我們必須承認,當下的大明確實有各種弊病,但還沒有到病入膏肓、藥石無醫的地步吧!”
“對朝廷失望后,有人想要通過講學治世,有人想要百姓自治,有人主張儒釋結合,有人主張崇古而治,等等。很多人是不在乎朝廷是如何做的,他們只想將自己的學說發揚光大。”
“這些治世之策有用嗎?有,因為其確實能讓一些鄉里百姓受惠,讓一些信奉他們主張的百姓看到生活的希望。”
“然而,我想說的是,秉持這些學說的大儒名士們皆有罪于朝廷,有罪于天下黎民!”
聽到此話,許多書生士子都微微皺眉。
他們認可自己可能對朝廷有所不敬,但卻絕不認可有罪于天下黎民,因為他們自認代表著民生民意。
沈念看向下方的詣闕者。
“因為,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都是盼著這個腐朽的大明朝盡快滅亡的。”
“他們認為唯有大明滅亡,天下才能迎來新生;唯有大明滅亡,天下才能換個治法。”
“還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因,他們認為大明滅亡、改朝換代后,他們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有可能被尊為學術主流,就像歷朝歷代,孔夫子的畫像都懸掛在文廟,孔家的子孫永遠都是衍圣公!”
此番話,讓無數書生士子愣在原地。
很多人確實是這樣想的。
他們敵視大明,沒有歸屬感,認為大明不如漢唐國力強盛,不如宋之學術自由。
唯有大明滅亡,他們才有出頭之日。
他們從未將朝廷當作自己的依靠,也絕不愿為朝廷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們離經叛道,他們收獲民心,他們與朝廷處處作對。
聽到此話。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王錫爵等人也陷入深思之中。
沈念接續道:“但是,哪一次改朝換代沒有千千萬萬的百姓身亡,哪一次改朝換代不是房屋被燒,農田被踏,瘟疫流行,無數百姓背井離鄉!”
“大明若亡,不僅僅是朝廷亡了,是我們這些官員亡了,有可能我們的習俗節日、倫理道德,我們的穿衣習慣、我們的書籍、我們的飲食習慣等等,都會隨著毀滅!”
“你們想一想秦朝的徭役與苛政,想一想隋朝的大興土木,想一想五代十國的頻繁戰亂,想一想元朝的民族歧視……”
“大明這棵有些傾斜的參天大樹,你們要將它推倒或許不是很難,但難在是不是還能找到一棵能為天下百姓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若當下還難以找到,我希望,咱們還是能團結起來,讓這棵參天大樹,再次枝繁葉茂!”
“大明病了,我們共同的大明病了,我們都是大明的子民,我們與大明同呼吸同命運,我們治好它的病,我們才能成為大明的主人!”
“很多儒生士子心中裝著天下,裝著萬民,但卻沒有朝廷,殊不知,朝廷才是大明百姓最大的靠山!”
……
“說得好,這才是真正的國士之心!”海瑞忍不住說道。
大明亡,則萬民遭殃。
沈念的這套國病論,非順應皇權,非順應百姓,而是為雙方互相賦予力量,給了天下百姓一個擁護朝廷的理由。
這一刻,何心隱與李贄都有些懵。
他們本以為自己心懷天下,為的是天下人,沒想到在沈念這番言論中,竟成了大明萬民的罪人,但他們又無法反駁。
這一刻,詣闕者與議政官們都有些發愣,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沈念的這番言論。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