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八。
戶部尚書殷正茂抵達河南開封府,開始調查河南假步弓丈田之事。
與此同時。
河南一眾省官被免職之事與小萬歷告知殷正茂“不配合丈田之宗藩,朕將免其一切特權,貶為庶民,甚至要了他們的腦袋”的消息,經由通政使司傳遍了京師的各個衙門。
朝廷下發到地方州府的邸報,也都記撰了這些內容。
此乃小萬歷與張居正,刻意為之。
丈量田畝是全國之事,宗藩違背法令兼并土地,更是全國之事。
此舉。
意在讓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官員與宗藩們都知曉朝廷的態度。
誰敢陽奉陰違,誰敢損公肥私,誰敢為個人仕途與利益觸犯法令、欺壓百姓,朝廷定嚴懲不貸。
此消息也傳到了民間街頭。
因年前的百家議政和秋闈會試,書生士子們對朝廷的印象大為改觀。
而今。
朝廷對待省官與宗藩毫不留情的態度,更是讓很多年輕書生士子拍案叫好。
甚至撰文稱頌朝廷的這番行為。
誰說宗藩不能動?誰說地方上官官相護?誰說百姓求告無門?誰說朝廷的政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特別是小萬歷親見周夫子的舉動,讓無數百姓都覺得皇帝賢明,大明正在慢慢變好。
……
三月初九,近午時。
文華殿內。
小萬歷埋頭翻閱著殿試備選題。
馬自強、申時行、王錫爵、王家屏、沈念等一眾殿試讀卷官站于下方。
因殿試是小萬歷任主考官,馬自強等出題人便不能被稱為考官。
而被稱為讀卷官。
眾人的任務便是擬定殿試考題供小萬歷選擇,外加閱卷改卷。
除了一甲前三名由小萬歷欽定。
其余名次基本都是讀卷官們依照會試和殿試的總成績進行排名。
這次,內閣三大閣臣全部回避,掌控眾考生命運的,便是殿內這些人。
大明之殿試,只考一題,即策論。
又叫:實務策。
要求是:惟務直述,不尚文藻,且不少于一千字。
與固化酸腐的會試八股文不同的是,殿考之策論,較為結合當下實務。
內容涵蓋政事、邊防、民政、禮制、法令等各種內容,考生可自由發揮,提出一些新的政事主張。
比如:嘉靖二年科舉,因嘉靖皇帝追尊生父之事,殿試的主題便是大禮議改革;隆慶五年科舉,因大明與蒙古和談,殿試的主題核心便是:俺答封貢……
殿試策論,向來都是緊跟時政,講究經世致用。
當下之時政,自然是新政改革。
所以馬自強、申時行、王錫爵等人提供的殿試主題基本都是圍繞新政的考成法、丈田法、給驛條例、一條鞭法等等。
沈念也是以考成法為背景,擬定的考題。
嘩啦!嘩啦!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