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十五日,清晨。
大明科舉殿試之日。
小萬歷親至皇極殿,百官如常朝一般,左右站立。
四百八十名中試者被禮部官員引至皇極殿外的丹墀(紅色平臺),東西向列隊,朝北而站。
隨即,小萬歷頒賜試題,令內侍置于策案之上。
中試者們當即行五拜三叩之禮。
殿外響禮樂,鳴鞭炮。
這番流程走完后,小萬歷與百官先后退朝。
然后,錦衣衛置試桌試椅于丹墀,禮部官員分發策題,中試者們跪受策題后,便開始答卷。
殿試正式開始。
此刻。
巡考官王錫爵很是興奮地望著考生們臉上的表情。
他覺得,考生們看到這道殿試之題,臉上的表情絕對會非常豐富。
因為換作當年參加殿試的他,來答這道題,都不一定能答得合格。
果然。
不到片刻,便有多名考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小萬歷擬定的這道殿試題足足有一百多字。
但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以河南假丈田之事為例,詳論加征田賦之利弊。
許多考生都猜到殿試可能會考近日的河南假丈田之事,但他們將考題重點押在了丈田法的意義與價值之上,根本沒想到會考加征田賦之利弊。
此題的難度在于——
在很多考生眼里,加征田賦乃是朝廷國庫窘迫時,最快的救急方式,非常正常。
但若結合河南假丈田之事,此類用假步弓變相導致加征田賦之事,顯然是不可為之事。
這讓許多考生都不知該如何動筆,皇帝到底是想讓他們答利還是弊,很難決斷。
雖然殿試之題都是言之成理即可,沒有對錯。
但此道題的切入點非常難寫,論據也非常難以引經據典,和往常殿試之題完全不一樣。
眨眼間,一刻鐘過去了。
竟無一人動筆。
好在殿試的時間足夠長,要求是:殿前對策,至晡而出,即申時(下午三時到五時)才能交卷。
不多時,王錫爵看到一名書生動筆了。
臨川湯顯祖。
他對湯顯祖有印象。
這類經常與田間百姓打交道的考生,反而更易知曉如何寫,也敢于下筆。
這道題的關鍵,就是站位。
站在舊制舊規之上,站在士大夫官員的利益之上,站在朝廷短暫的利益之上,去論述,都難以答出上上之論。
而站在大明江山長久穩固的標準上立意,方能寫出一篇好策論。
在湯顯祖動筆的同時,本屆狀元的最大熱門沈懋學仍在凝眉思索中。
張嗣修與呂興周,這兩個向來都是以士大夫利益去思索問題的官二代,更是有些不知所措,數次提筆,數次放下。
……
而此刻,內閣值房內。
內閣首輔張居正與內閣次輔呂調陽看到殿試考題后,都有些懵。
他們的兒子參加殿試。
二人雖然避嫌,但在家里定然還是會指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