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此乃光耀門楣之大事。
父親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幫助兒子,理所當然。
他們的兒子若考不好,他們也會感到丟人。
“叔大,這……這題利弊皆有,讓考生如何作答?加征田賦,實為朝廷非常之舉,怎能當作試題呢?”
張居正輕捋胡須,道:“陛下可能胡鬧,子珩可能胡鬧,但體乾(馬自強,字體乾)絕對不會由著他們胡鬧,體乾能同意以此為殿試試題,定然是被說服了,我們問一問他。”
就在二人準備命人尋馬自強問一問時,馬自強與申時行來到了內閣值房。
二人就是來解釋的。
隨即。
馬自強便將沈念那套“真正的盛世是讓天下百姓都吃飽肚子”的盛世論拿了出來。
馬自強稱他同意此殿試試題的緣由有三。
其一,此試題可培養考生們的愛民、敬民、不與民爭利之心,格局甚大。
其二,此試題有別于往常殿試題,更易考察一名考生的心性、格局、抱負,易選出實干之才。
其三,此試題有助于培養小萬歷成為愛民之君主,不去做窮兵黷武,使得國困民貧之事。
這三個理由,可謂是一個比一個硬。
張居正和呂調陽根本沒有反駁的理由。
“讓天下百姓都能吃飽肚子,這個沈子珩是真敢想啊,數千年來,沒有一個朝代能做到這一點兒!”呂調陽感概道。
張居正緩緩撫須。
“老夫二十來歲時,也曾這樣想過,無知者無畏,但這種無畏甚好,就憑子珩以這句話讓陛下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這道殿試題,便是一道好試題!”
在張居正眼里,殿試不過就是一屆普通的科舉考試,而此試題對小萬歷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沈念這句話與張居正所倡導的“致君堯舜”乃是一個意思。
張居正施行一系列新政,其實就是為了安民固民,因為他知曉一個朝代的興衰最重要的就是靠百姓的托舉。
他也期待著。
若有生之年能讓天下百姓都吃飽飯,那他將是大明最優秀的首輔。
……
近黃昏。
四百八十名考生陸續走出皇宮。
午門外,聚集著一群又一群讀書人,大家都迫切地想知曉今年的殿試試題是什么。
而當一眾讀書人看到這些已是半個官身的考生,大多都郁悶著走出皇宮后,不由得有些懵。
依照常例,這些人應該是呼朋喚友,瘋狂慶祝一番的。
而當他們知曉殿試之題后,都不由得驚呼:這……這……這也太偏,太難了吧!
不出意外。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此殿試題都將成為書生士子們議論的重點。
而此刻,翰林院內。
沈念正在編修廳內撰寫他提出的盛世論。
小萬歷對沈念下達了四個要求,直白而言就是:
其一,要求沈念寫出朝廷出此道殿試題的緣由與目的。
其二,要求文章須展現朝廷對天下萬民的重視。
其三,要求須能夠勉勵天下學子與官員,以民為重,以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為重。
其四,要求文章能引導天下百姓對朝廷產生更多的信任感,對當下新政懷有期待感。
如此多的要求,文章自然不能隨便寫寫。
今日的沈念,比參加殿試的考生們都難,今晚,他注定要熬大夜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