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近午時。
一份張貼于大明門外的布告迅速引起了諸多百姓圍觀。
大明門,皇城正南門。
是皇城官衙與市井的分界線,對面便是攤販云集的棋盤街。
貼在此處的布告,大多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內容。
除了皇帝的即位詔、罪己詔、科舉金榜等重大布告會張貼在午門,其余如賦稅調整、賑災救荒之類的告示都會張貼在大明門。
每次張貼在此處的布告內容,很快就會傳遍全城。
而此時。
這份張貼的布告,正是沈念所撰寫的盛世論。
不過,當下的名字叫做:《萬歷五年丁丑科舉殿試釋疑書》。
此布告解釋了昨日殿試策論題的出題緣由以及借此題向天下士子引導的政治抱負。
一言以蔽之:謹以此題,培養天下士子愛民、敬民、不與民爭利之心。
許多押對主題的士子都甚是興奮。
朝廷在河南假丈田畝之事被百姓熱議之時,出這樣一道題目,自然是為了維護百姓利益。
惟有此,丈田之法才能嚴格執行。
而一些撰文認為加征田賦乃補充國庫之良策的考生,則面帶沮喪。
他們忽略了當下朝廷的強大,忽略了當下新政的目的,更忽略了當下朝堂官場的行事氛圍。
其中。
這篇布告中,最吸引百姓的一句話是:何謂盛世?天下黎庶皆可飽食也。
任何一個心系百姓或本就為生計所困的人聽到此話,都會有所觸動。
因為以前的官樣文章。
描寫盛世都是“太倉充盈,甲兵強大,天下熙然若春陽”之類的虛話。
而今,此公告直接將天下百姓放在了首位。
不同于曾經喊口號般的恤民詔令。
這一次,朝廷借科舉殿試之題表達對天下百姓的重視,告訴天下想要入仕的官員:做官,就應以令“天下黎庶皆可飽食”為首要目的。
至真,至誠。
令很多百姓再次對朝廷的好感度倍增。
此外。
一些不知此事的官員都在打聽此殿試之題是誰的想法,此文是誰草擬的。
當得知是翰林編修沈念后,很多官員便不再說話且絲毫不覺得驚訝。
出自沈子珩之手,太正常了!
此刻的沈念,已被很多官員打上了“百姓官”的烙印,而與百姓官相對的,則是朝廷官。
百姓官,就是做所有事情都以百姓之需為出發點;而朝廷官,則是朝廷讓做什么就做什么。
被稱作“百姓官”的官員并不少。
但九成以上都是沽名釣譽之徒,以此謀取官聲。
一些人覺得沈念也是如此。
但又不得不欽佩沈念總是能在許多政事上都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讓皇帝、內閣、翰林院都對其甚是器重。
沈念根本不理會這些閑言碎語。
身在官場,做的再好,也會被人尋到匪夷所思的角度抨擊。
他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快速成長,一旦居于高位,這些話語對他便沒有任何影響了。
……
三月十八日,清晨,乾清宮。
小萬歷穿戴完畢,用過膳食,準備前往文華殿。
今日,乃是傳臚(殿試唱名)之日。
他要去文華殿拆卷,確定一甲前三名,外加在皇榜之上,加蓋皇帝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