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內。
張居正手握海瑞的《官商蠹國疏》,陷入沉思中。
小萬歷面色嚴肅。
一只手攥著衣角,另一只手的食指與拇指來回搓動,不時抬頭望向張居正。
此等涉及搖撼大明江山之要事,當下只能交由張居正做主。
因為沒有人比張居正更了解大明軍政,沒有人比張居正更能權衡利弊,以最小的代價處理此事。
稍傾。
小萬歷為了張居正能了解所有情況。
還令姚斌具體講述了海瑞在山西巡察時發現的問題,以及將那份《晉省官商失序疏》交給了張居正。
張居正知曉所有情況后,左手抬起,非常緩慢地輕捋著長須。
一遍又一遍。
此乃他思考時的習慣性動作。
問題越棘手,他捋須的速度便越慢,而此時,儼然已慢到了極致。
此事之所以棘手,是因牽連甚廣。
張、王兩大家族的生死興衰,不僅與整個山西的軍政、商貿、民事息息相關,而且還影響著大明與蒙古人的關系。
此外。
張四維與王崇古在朝中還有一群追隨者。
即使小萬歷與張居正聯手,在沒有充足的證據下,也不能罷二人之職,嚴懲張、王兩族。
……
大概過了一盞茶的功夫。
張居正用雙手將長須迅速捋了三下,整理齊順,然后挺起胸膛,看向小萬歷。
“陛下,山西,枕長城,跨大河,乃九邊之要樞,漕運之咽喉,北境鹽鐵盛產之地。蒲州王崇古、張四維兩族,官商相結,疑私交外虜,操控山西政事、軍事、商事,當下無論只是初露苗頭還是已呈大勢,都須即刻鏟除!”
聽到此話,沈念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他也是這樣想的。
山西官場、商界已呈畸形之態,必須立即矯正。
不然,日后必成大患。
張居正接著道:“臣建議,首先將此奏疏留中不發,降低對方的警覺性。”
“而后,以《晉省官商失序疏》為餌公示于朝堂,待這份奏疏公示后,張四維必上奏請辭,陛下可暫去其閣臣之職,令其歸家待查,之后,以‘廷議邊策,召對咨詢’為由,立即召刑部尚書、山西總督王崇古回京。”
“與此同時,派遣廠衛前往山西,與海僉院聯合將此奏疏上反映的罪證一一落實,形成鐵證。”
“待王崇古回京后,臣愿代陛下拿著這些鐵證與二人聊一聊。”
當下,王崇古與張四維皆無罪。
即使奏疏上的一系列罪證確鑿,也只是張、王兩大家族之罪。
自有安排好的背鍋者。
張四維于朝堂有功,王崇古于邊政有功,不宜拘禁,更不宜罷職。
張居正緩了緩,又道:“臣的想法是,與二人商量一番,令張、王二人在仕途與商途之間選其一。”
“若張、王二人選擇仕途,則可留張四維閣臣之職,卸王崇古山西總督之職,令其留守京師,再加榮銜。但前提是,二人都必須自削家族之勢,在一年之內,停下所有買賣,承諾不再經商,由朝廷指定的商賈接手,兩大家族當下的財產,已足以讓他們衣食無憂地過下半輩子了!”
“若張、王二人選擇商途,則罷張四維閣臣之職,強令王崇古致仕,養老于京師或南京。待張、王兩家在官場少了這兩大倚仗,地方官府便可漸收張、王兩家之勢,將山西商貿之事交給更多的商人,讓張、王兩族從巨商大族,變成普通的商人家庭。”
“當然,臣是傾向于二人選擇仕途的。”
“依照臣對二人的了解,他們可能不會順著臣意妥協。他們若真與朝廷對抗到底,那朝廷即使以山西大亂為代價,也務必要將此內患徹底解決掉!”
……
張居正的應對策略很清晰。
大官不商,大商不官,若想大官大商兼之,朝廷便讓他們官商兩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