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清晨。
崇教坊。
國子監大門外的街道上擠滿了百姓。
有商賈,有書生,有農人,有小販,有須發全白的老叟,有六七歲還未入學的稚童,甚至還有一些目不識丁、經常在市井游逛的喇唬(即潑皮無賴)。
這些人一大早便圍聚在這里,只為看海瑞一眼,只為喚一聲:海青天!
當下的大明。
鮮有官員能在民間獲得一致的夸贊之聲。
只有海瑞。
民間七八歲的孩子都知曉,海瑞是能為全天下底層百姓說話,是敢于懲治所有貪官污吏的人。
甚至在一些百姓眼里。
世道變好的標志,就是朝廷重用像海瑞這樣的官員。
片刻后。
四百八十名新科進士來到了國子監。
今日。
他們是聽課的學生,而國子監的監生們只配站在一側旁聽。
雖然海瑞是舉人出身。
但眾進士無人覺得海瑞不配為其上課,反而認為自己在衙門觀政即將走入仕途之際,有海瑞提點一番,乃是大幸事。
又過了片刻。
國子監祭酒王錫爵帶著一眾學官來到大門口,準備迎接四大閣老、海瑞,以及自發前來聽課的官員們。
他意料到海瑞至國子監講學,會引來諸多百姓在外面圍觀。
但實在沒想到竟引來這么多人。
里三層外三層,將路都要堵死了,甚至街道兩側的墻頭樹上都有人影。
他命國子監的胥吏協同北城兵馬司的兵卒迅速疏通,才使得國子監前有了一條能過馬車的寬敞通道。
這時。
國子監的一名學正快步跑到王錫爵的面前。
“祭酒,四位閣老剛才已從西門入院,安排在前廳就坐了!”
“嗯?怎么就突然換門而入了呢?”王錫爵剛說完,便不由得笑了,然后喃喃道:“不愧是閣老,有預見性啊!”
四大閣老之所以不走正門。
乃是因國子監正門外的百姓幾乎全都是為海瑞而來。
他們若走在海瑞的前面,大概率不會有什么歡呼聲,然海瑞若至,呼喊“海青天”的聲音必然響徹云霄。
四大閣臣,是絕不會讓自己處于尷尬之境地的。
就在這時。
不遠處的一棵老槐樹上,突然傳來一道嘹亮的聲音。
“海青天來了!”
喊話者,乃是崇教坊集賢街上一個有名的無賴,平時沒少欺負一些沒有功名的讀書人。
但面對海瑞,他的心中全是敬畏,全是崇拜。
隨即,國子監門口熱鬧了起來。
百姓們興奮地喊道:“海青天!海筆架!海老!海公!”
聲音之響亮,震耳欲聾,比國子監監生日常的讀書聲都要響亮。
這一道道喊聲,自然而然也傳到了張居正四人的耳朵里。
四大閣老皆是無奈一笑。
幸虧走了西門。
不然他們站在國子監大門前聽到百姓呼喊海瑞,不但尷尬,而且會被百姓傳為笑談。
他們雖身居高位,但也很羨慕海瑞在民間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