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清名。
即使史書上不言海瑞,海瑞也將千古留名。
百姓們對海瑞如此尊崇愛戴。
不僅是因海瑞往昔批過龍鱗,如今又扳倒了官商一體的張王兩族。
海瑞為民伸張正義的事情太多了。
他任福建南平教諭時,改革學風,提倡文以載道,使得地方縣學地位大升,堪稱大明最強教諭。
他任淳安任縣令時,穿補丁布袍,吃糙米,在縣衙后院種菜,整頓驛站,拒絕下屬出城迎送與宴請官員。
他任應天巡撫時,抑制兼并,逼迫前首輔徐階退田還民,治理太湖水患。
入仕至今,海瑞沒有穿過綢緞,沒有貪墨朝廷一文公用錢,沒有向上交納過一文常例錢。
……
樁樁件件,皆是為民請命之壯舉,皆是清官直臣之做派。
德行無瑕,政績甚偉。
堪稱是百姓心中“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獨苗。
故而,才會如此受歡迎。
稍傾。
海瑞的馬車出現在距國子監大門還有約二百步的地方。
申時行、王家屏、沈念等翰林官的車駕皆跟在后面。
海瑞講學。
他們作為小萬歷的文學侍從之官,自然是要來聽一聽的,后續還需向小萬歷匯稟。
就在這時。
海瑞聽到百姓的呼喊聲后叫停馬車,從里面走了出來。
“海青天!海青天!海青天!”
“海老,您一定要注意身體,有您在,我們就有靠山,我們就不怕那些貪官污吏!”
“海老,多謝您除掉了張王兩族的毒瘤,我……我家的生意終于要有起色了!”
“海老,您還記得我嗎?您嘉靖年入職戶部進京時,還吃過我家的咸菜!”
……
百姓們心情激動地喊叫著。
若不是道路兩側有兵卒攔著,恐怕一些百姓就要沖出來給海瑞一個大大的擁抱了。
這就是民意!
這就是百姓的心聲!
百姓并不好糊弄,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壞,他們心中如明鏡一般。
海瑞眼眶泛紅。
他一直覺得自己已不適合當下的官場,滿朝文武也皆不愿他歸朝為官。
但百姓熱情的吶喊,讓海瑞覺得,自己還能為天下蒼生做些事情。
海瑞朝著呼喊的百姓躬身拱手,表示感謝,然后大步走進國子監。
申時行、王家屏、沈念等官員緊跟其后,皆甚是羨慕海瑞在民間的威望。
一個官員都被百姓如此愛戴,這輩子都值得了。
百姓們認為海瑞是他們最堅實的靠山,其實,百姓也是海瑞最堅實的靠山。
依照海瑞當下在民間的聲名威望。
誰敢對海瑞不利,自家的祖墳可能都會被氣憤的百姓刨出來。
……
片刻后,國子監前庭。
四百八十名新科進士站在中間,包括已經授官的一甲三人,還有二十八名庶吉士。
一眾國子監監生則站在進士們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