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至京師的官道上。
陽光刺眼。
殷正茂、沈念與一眾錦衣衛騎馬狂奔,速度堪比來時。
不多時,眾人的背部便全被汗水浸濕。
但卻沒有絲毫停歇的打算。
丁元植與劉伯的死,令殷正茂和沈念的心情甚是沉重。
此刻。
二人的腦海里全是丁元植那封絕筆信的內容。
“每歲漕季,丁壯荷擔,老弱挽舟,酷暑寒天,非死不休,北運河上,年喪命之勞工,足有五千之數!”
“役雖國之所需,民之天職,然河上之役,視民如奴,病不得醫,死不得葬,吾朝即使富有四海,于天下漕工何益哉?”
……
丁元植之所以寫信令劉伯交于殷正茂與沈念。
而非呈遞奏疏于朝廷。
是因他對這個朝廷早已失望透頂,外加自己人微言輕,又犯下了死罪。
他希望殷正茂與沈念能親自撰寫奏疏,言說此事,為漕運勞工爭取權益。
丁元植的請求主要有四點。
分別是:酷暑能歇,寒冬有衣,病而有醫,死而得葬。
這四點請求令殷正茂與沈念淚目。
太卑微了!
他們身在廟堂,無懼寒暑。
夏有冰,冬有炭,月月有糧有衣有俸銀,時不時還有獎賞。
然這些底層百姓卻被運河上的官吏視為奴隸。
即使耗盡全身力氣,也難得溫飽,難得有病可醫。
一些漕運勞工身死之后。
不是草席一卷,埋入荒冢,便是被一些官員直接扔入河中。
他們買不起壽衣,他們買不起棺材,他們的兒孫與他們有著相同的命運。
有此處境。
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他們的一生完全被漕運之役所支配。
這也是運河河畔許多百姓逃走,甘當流民、甘當盜匪的主要原因。
不是所有的漕運勞工都像劉伯那樣。
辛勞一生,最終選擇自殺,選擇若有來生絕不再來當牛做馬。
有些百姓,被壓榨到極限,是會反抗的。
到那時,運河之上,必然會爆發更大的動亂。
……
而此刻,京師內,常朝朝會剛剛結束。
殷正茂與沈念的聯名奏疏、通州知州汪義的奏疏,便抵達了通政使司。
錦衣衛石青的奏疏,則是直達禁中。
三道奏疏的側重點不同,但都是據實以言,殷正茂深夜連砍四名官員之事,自然也全被記錄其中。
很快。
六科值房的科官們便知曉了此事。
他們的情緒甚是激動,一邊翻閱《大明律》,一邊撰寫彈劾奏疏。
小萬歷雖讓殷正茂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