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大風、暴雨、大雪、干旱等惡劣天氣,或有修壩固堤等任務,應另增酬勞,增加時限等。
還有官員提出對年老體弱或童工應特別照顧,減少他們的工時,提高他們的月錢,為他們安排較為輕松的勞務等等
……
眾官員所言,大多都是從實情出發,確實有恤民之用。
不過較為瑣碎。
一些官員聽到這些奏疏內容后,很自得地揚起腦袋,感覺他們已將所有撫恤漕運勞工的良策都道了出來。
殷正茂與沈念再提,最多也就是錦上添花了。
待這些奏疏念完后。
“咳咳!”
小萬歷干咳一聲,待所有官員都看向他,朗聲道:“眾卿的奏疏皆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頭痛治頭,足痛治足。你們好好聽一聽殷閣老與沈侍講的奏疏是什么樣的?”
聽到此話,官員們的面色都變得嚴肅起來。
聽小萬歷此話,似乎他已認可了殷正茂與沈念的奏疏,并認為二人的策略要比他們強許多。
戶科給事中王蔚等那日站在太陽下暴曬的官員全都豎起耳朵。
他們要聽一聽殷正茂與沈念的奏疏到底好在哪里,是不是有存在明顯的缺漏之處未被發現。
隨即。
通政使司開始朗誦殷正茂與沈念的奏疏。
二人的奏疏:名為《恤民養工總策》。
“恤民養工,王政之本。”
“今運河之上,民怨沸騰,實乃賦役繁苛,官吏貪墨,用民無法無令所致。”
“此等隱疾,非漕工獨有,非官差役籍類,如織工、礦工、窯工、鍛工、漆工、繡工、、石工、木工、馬夫、更夫、鹽工、造船工等,皆受剝削之苦。”
“恤一業不如恤百業,一條鞭法后,差役皆轉雇傭,不如明令條例,定百業受惠之條令!”
“官府雇傭,應立契約文書,明載工期、工銀、醫藥、免勞役細則,病而給醫藥,亡而出棺,不至于使得良民淪為賤仆。”
“各行各業,皆應有細則。如:待礦工,深礦須通風,以保障安全;待紡織女工,須給哺乳之假,以減溺亡女嬰之例;雇童工須年滿十二歲,雇老邁者應予以特殊關照,月休一日,實應帶薪休假。”
“官營行當,如此關懷,則民間商人必效仿從之,長此以往,則天下百業,皆將興焉!“
……
簡單來說,這道《恤民養生總策》,要解決的不僅僅是運河之上漕工怨聲滔天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天下各行各業底層百姓所遭遇的不公。
所有被朝廷雇傭或參與徭役的百姓,都應享受該行業應有的一些待遇。
他們的月錢,他們的假期,他們的婚配時間,他們除勞務外的人身自由,都應被正確對待。
朝廷如此做,民間私營行業的掌柜東家們也將會慢慢效仿。
這才不是以人為畜,才是朝廷以民為貴的表現。
這就是沈念想出的專為大明底層百姓爭取權益的策略。
在他心里,這就是大明版的勞動法。
唯有使得百姓感到尊重,他們才能回饋朝廷,才能看到希望,有更加充沛的干勁。
官員們聽到這道奏疏后,都是一愣。
他們沒想到在自己正絞盡腦汁思索如何優待漕運勞力時,殷正茂與沈念竟將關懷放在了各行各業的底層百姓身上。
這樣一對比。
他們的格局一下子就狹隘了。
如同一方站在自家院子里看大明,一方站在云端看大明。
這時,一名科道官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此策看似很好,其實乃空中樓閣,根本值不得推敲。”
“天下漕運勞工便有百萬人,朝廷撫恤他們已是耗時耗錢耗力,而今涉及各行各業,恐怕有千萬人之巨。假期、雇傭費、夏冬補助等,皆需銀錢!”
“此舉消耗甚多,朝廷根本無力承擔,依照此策施行,國庫耗錢增多,效率則會降低,長此以往,國庫將會被掏空。臣以為,此非良策!”
這位科道官正是那日曬太陽官員中的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