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想了想,接著道:“下官建議內閣此次當一次甩手掌柜,待官員們公議之時,內閣將此事全權交給陛下處理,不然朝堂就真的要亂了!”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先是一愣,然后都認可地點了點頭。
此案,不能是皇權與內閣的矛盾。
內閣若挑頭,整個朝堂都會混亂,內閣應以裁判的身份,對此事進行調停,以免發展到無法解決的地步。
片刻后。
張居正、呂調陽、馬自強三人一起來到文華殿,向小萬歷匯稟:此案備受官員關注,他們請求公議此案,讓小萬歷也聽一聽滿朝文武的想法。
對此,小萬歷無理由拒絕。
一旦公議,就坐實了“武清伯只是受賄”的罪名,對此,小萬歷是求之不得的。
……
九月初四,清晨。
三法司將河間府死囚卷宗篡改案的審訊結果公布出來,并公示了小萬歷的的懲處決定。
此舉。
就如同一塊大石落在一汪湖水的正中央,瞬間掀起軒然大波。
“貪墨萬兩白銀,涉嫌干預我大明律法,就以罰俸一年處理,這個懲罰實在太輕了,我不能接受!”
“胡鬧!完全是胡鬧!若是我等犯下此罪,腦袋可能早就搬家了,憑什么武清伯擁有此等特權,我要上奏反對!”
“我同意三法司判處結果,剝奪爵位,貶為庶民,驅逐出京!”
……
當然,也有替武清伯說話的官員。
“武清伯只是好心辦錯了事,一萬兩白銀在他眼中根本不算錢,再說是他管家收的錢,他未曾退回罷了,此懲罰已經足夠了!”
“剝奪武清伯的爵位,驅逐出京?你們是令陛下行不孝之舉嗎?”
“陛下監察,鎮撫司審訊,此案已被查得明明白白,皇親國戚的罪名本就是陛下決定,那些要求嚴懲的人是在質疑陛下嗎?”
……
此外。
還有彈劾張居正、馬自強、申時行、沈念等一眾日講官的。
他們認為小萬歷為親徇私,一意孤行,乃是教育出了問題。
“教不嚴,日講官之過也!這些日講官教陛下數年,卻仍未能讓陛下區分公私,受重懲的應該是他們,有些人,根本不配擔任日講官!”
……
不到半日。
小萬歷的御案上便堆滿了奏疏。
張居正對這些奏疏的統一票擬是:“涉及外戚之案,煩請陛下做主!”
一些科道言官見奏疏被留中,當即又寫了第二封、第三封,呈向禁中。
寫得越多,他們的考績就會呈現得越好,故而他們是傾盡全力,不停地寫。
當下。
能讓皇帝改變主意,只有靠文武百官的群策群力。
然目前的官員們卻并沒有那么團結。
當日黃昏,便有官員因意見不合在午門附近爭吵起來。
兩人吵的局面往往能很快變成群吵。
場面異常激烈。
若不是錦衣衛攔著,可能就要打起來,就要見血了。
……
翌日清晨。
一眾反對輕懲武清伯的科道言官見小萬歷將他們的奏疏留中,在陳瓚、陸光祖、劉應節的帶領下,集體跪在皇極門前,請求小萬歷重懲武清伯。
此種行為。
乃是官員們上諫不成后的一種極端做法。
在嘉靖朝這樣做,幾乎都至少被廷杖四十,若沒被廷杖,則說明此等做法使得皇帝妥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