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這時,文華殿之內。
小萬歷翻閱奏疏之時,還是看到一道反對張居正奪情的奏疏。
此奏疏來自當下正在刑部學政的新科進士鄒元標。
鄒元標為了將奏疏送到小萬歷面前,將其奏疏偽裝成了告假本,然后在去內閣言事之時,偷偷將奏疏放到了內閣已票擬過的奏疏中。
小萬歷看到后,氣得差點兒沒有將桌子掀翻。
鄒元標的措辭比吳中行四人還要毒辣。
“皇上之留居正,豈以其有利社稷耶?不知居正之在位也,才雖可為,學術則偏;志雖欲為,自用太甚。”
鄒元標是一名反新政者。
他列舉了張居正的一系列問題,比如:進賢未廣、決囚太濫、言路未通、民隱未周等,將新政說得一無是處,將張居正罵得一無是處。
“廷杖八十,發配極邊充軍!”小萬歷攥著拳頭,咆哮著說道。
片刻后。
鄒元標便與吳中行四人一同跪在午門前,等待廷杖。
這五人都將胸膛挺得高高的,一臉不服氣。
約一刻鐘后。
小萬歷命馮保來到午門前,傳遞了一句讓無數官員都為之膽寒的話語。
“群奸小人,藐朕沖年,忌憚元輔忠正,不便己私,借綱常之說,肆擠排之計,再有黨奸懷邪,欺君無上,必罪不宥!”
此話直白來講:誰若再敢詆毀張居正,反對奪情,一律廷杖八十,發配極邊充軍。
小萬歷顯然已被逼得急了。
……
這時。
沈念終于寫完了結局之策,待王錫爵與申時行看完之后,沈念還向他們迅速解釋了一番。
二人都面帶驚喜。
此策,沈念寫了兩份。
一份呈遞給小萬歷,一份呈遞給張居正,計策內容大體一致,但側重點各有不同。
此策到底能不能行。
關鍵還要看小萬歷與張居正能不能同意執行。
與此同時。
三人也知曉了鄒元標口出狂言,被懲廷杖八十,發配極邊充軍的事情。
沈念站起身。
“申學士、王祭酒,接下來恐怕我們要兵分三路了!”
“申學士,麻煩您手拿此策向陛下匯稟并為吳中行等五人求情!”
“我前往首輔府,向張閣老匯稟,并讓他向陛下呈遞奏疏!”
“王祭酒,你立即前往庶常館與國子監,令他們暫時不可上奏言說此事,他們上奏,除了激化矛盾,一點作用都沒有,還易被人利用!”
“好!”申時行與王錫爵皆認真地點了點頭。
隨即。
三人便都朝著翰林院外奔去。
如果有其它官員胥吏在此處,一定會驚詫于沈念竟敢向兩名官職遠高于他的官員發號施令。
但此刻的申時行、王錫爵、沈念三人根本不在乎這些俗禮。
在他們三人眼里:真正做事的人,誰說得對,便聽誰的。
……
王錫爵率先奔向庶常館,可惜為時已晚。
已有兩名庶吉士將奏疏通過點心盒夾帶,送到了禁中御案前。
這兩人。
一個是二甲第一名的湯顯祖,一個是二甲第三名的馮夢禎。
二人能如此順利。
顯然是禁中有人暗中幫忙,希望他們反對奪情。
此外,還有國子監的五名監生另辟蹊徑,拿著反對奪情的奏疏,站在太廟前,高聲朗誦他們的奏疏,向上天與太祖朱元璋匯稟當下朝堂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