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不回朝,戚繼光受到彈劾攻擊的頻率將會大幅度上升,同時,他若被調離邊境,也會影響張居正回朝。
他覺得馮保所言有些道理。
馮保接著道:“我除了不建議戚總兵呈遞請辭奏疏外,還建議戚總兵呈遞一份請求朝廷輕懲武清伯、留武清伯一命的奏疏。”
聽到此話,戚繼光看向馮保,眼神里閃過一抹怒氣。
他恨不得將武清伯五馬分尸。
要不要上奏將其處以極刑還在猶豫糾結中,怎么會為武清伯求情!
馮保親自為戚繼光斟滿茶。
“戚總兵,歷來朝堂之事,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而今陛下已令戶部向邊境運送冬衣,而那十九名士兵的性命又已無法救回。戚總兵若是為邊境士兵著想,就呈遞此妥協奏疏,讓陛下與文武百官看到一個顧全大局的大明戰神!”
“此奏疏一出,誰都能看出你非心甘情愿,誰都知曉你是將委屈咽到了肚子里,誰都清楚你回到邊境后需要向兵卒們解釋許多!”
“此等委屈,在陛下的眼里,實乃天大的功勞,日后將為戍邊的將士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你接下來要擴充車營,需要大量軍費,陛下看在此委屈的份兒上,也會同意的,朝廷知曉你的委屈,定會在其它方面補償的!”
這一刻,戚繼光有些心動了!
爭對錯,將鬧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
不如為邊境士兵爭取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如以此事為依托為張居正聲援,助其早日回朝。
戚繼光思索片刻,朝著馮保道:“馮公公,讓我再想一想吧!”
馮保當即站起身,朝著戚繼光躬身拱手。
“戚總兵,邊事寧,內政方可革新,滿朝文武能解此局者,唯有您,我期待戚總兵呈遞一份令此亂局迅速終結的奏疏!”
說罷,馮保便離開了會同館。
此刻的他,篤定戚繼光一定會依照他所言的去做。
因為戚繼光愛他的兵,因為戚繼光無比期望張居正早日歸朝。
……
十一月二十九日,小萬歷稱要照顧生病的李太后,暫免常朝。
而此時。
堅持上奏,要求對武清伯施以極刑的官員就剩下殷正茂、三法司主官、王家屏,趙用賢、王錫爵、王祖嫡等十余名官員。
呂調陽與馬自強兩大閣老躲在內閣值房內,沉默不言,處理其它公事。
諸多想在小萬歷面前表現的官員抓住“臨時挪用、受人蒙蔽、年事已高,犯了糊涂,法應兼情”等一系列理由,附議錦衣衛的懲罰建議,要求輕懲武清伯。
這就是張居正不在朝的缺陷。
皇權獨大,一部分官員裝啞巴,一分部官員阿諛圣意,不怕被廷杖的官員越來越少。
近午時。
戚繼光手拿奏疏,走出會同館,欲呈遞妥協奏疏。
他不想此事再鬧下去了。
而此刻。
一直監視他的宦官立即前往司禮監向馮保匯稟。
就在戚繼光快要走到通政使司時,沈念的一道奏疏使得朝堂大震動。
戚繼光看完沈念的奏疏后,愣了片刻,直接打道回府。
沈念這道奏疏,名為:《諛臣縱君昏疏》。
諛臣,指的是所有支持輕懲武清伯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