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其實沈念心中已有策略,但他不準備在此時說。
他意識到,張居正在朝的日子,百官都患上了張居正依賴癥,凡事不用思索,依照張居正的意思去做就行。
而張居正走后,群臣大多都是按部就班做事。
在沈念連續的卓越表現后,官員們包括內閣三閣老又患上了沈念依賴癥。
這對大明而言,并非好事。
沈念還年輕,若大明事事都需要他思索計策,那他大概率會英年早逝。
張居正已有這個傾向了。
小萬歷想了想,看向工部尚書郭朝賓和工部左侍郎李幼孜,道:“郭尚書、李侍郎,三位閣老忙碌,沈侍講近日也一直忙于安瀾大會,此策如何擬定,便以工部為主。
“工部是不是六部之尾,不是朕決定的,不是文武百官決定的,而是工部的堂官決定的!”
聽到最后一句話。
郭朝賓和李幼孜的腰桿瞬間挺直,變得精神起來。
大明六部,向來都是以吏部為尊,戶部、禮部爭奪第二,然后是兵部、刑部,最后是工部。
不過當下,因戶部尚書殷正茂與禮部尚書馬自強入閣,三部都在搶第一,而工部是穩居最后一名,地位相當穩定。
當然,這個排名工部是不承認的。
六部之尾這個詞對工部而言,完全是一種侮辱。
他們也想進步!
“臣遵命!”郭朝賓與李幼孜同時拱手。
二人也有爭勝之心,也想在朝會之時能往再前面站一站,特別是李幼孜,他對入閣還是有很大盼頭的。
沈念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小萬歷將他身上那一抹“機靈勁兒”全學了去,甚至還有一種青出于藍勝于藍的感覺。
“一國之君,最重要的是激發官員們的干勁,而不是使之內斗爭權!”
此乃沈念教育小萬歷的原話。
小萬歷說罷,便準備擺駕回宮。
他走到門口看到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劉笠和國子監掌饌徐安,停下腳步,說道:“一人笞四十吧!”
“謝陛下隆恩!謝陛下隆恩!”二人朝著石板地上哐哐磕頭。
此番罪過,如此懲罰,已算得上輕懲。
……
片刻,國子監門口。
小萬歷離去,三大閣臣離去,王錫爵回監。
門外馬車前就剩下郭朝賓、李幼孜和沈念三人。
工部尚書郭朝賓看向李幼孜,道:“元樹,喚工部所有在京郎中、員外郎、主事,回衙門思索解決之策,今晚通宵!”
“是,部堂!”李幼孜微微拱手,然后朝著沈念點頭示意了一下后,便上了馬車。
這時,郭朝賓看向沈念。
“子珩,待我們擬出策略,到時先遞給你看一看,匠人不受重視,有治河之器而未能被發掘,確實是工部的缺漏!”
“郭部堂到時喚我就行!”沈念笑著說道。
……
這一晚。
工部諸官一夜未眠,全數通宵。
安瀾大會若未能組織好,他們將負首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