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潘季馴治河使得一隊漕船未能如期進京,潘季馴修筑堤壩擾民,潘季馴任人唯親,違規提拔地方官員等。
這些理由,幾乎都是一些官員自身利益受損而撰寫的報復奏疏。
故而。
小萬歷表現出對潘季馴的絕對信任,也讓后者堅定此次徹底解決河患的信心。
……
五月二十三日。
安瀾大會展會與論治河之策的會議同時結束。
潘季馴重賞了百名治河之器發明者后,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治河總略總結奏疏,然后申請離京治河。
當日,小萬歷便批復答應了潘季馴的請求。
這個季節。
乃是黃河中下游與漕河相對干涸之時,是測量數據與清理河沙的最佳時間段。
再晚些。
便有可能是黃河泛濫,洪水肆虐之時。
……
五月二十五日。
潘季馴帶著一眾河漕官員與挑選出的河工漕工奔向臨近運河的黃河故道。
其他參與安瀾大會的匠人們也陸續返回。
朝廷為每人都準備了車馬食住費,以確保他們不花一文錢便能回到家中。
這些人回到家中,心思定然會轉移到治河發明之上,并且還會影響到他們周邊的同類人。
……
五月二十七日。
工部宣告將在每年九月初一舉行為期半個月的匠人展會,所有符合要求的匠人都能參與,衣食住行,皆由戶部出錢。
有“安瀾大會”這塊珠玉在前,報名參與的人數必然會很多。
此匠人展會將會促使大明的手工業行當迅猛發展,也能使得沈念“匠戶歸民籍”的目標更進一步。
……
五月三十日。
小萬歷命司禮監官,賞賜工部尚書郭朝賓新鈔三千貫、紵絲三表里、羊三只,賞賜工部左侍郎李幼孜新鈔兩千貫、紵絲兩表里、羊兩只;賞賜翰林侍講學士沈念新鈔一千貫、紵絲一表里、羊一只。
相隔一個時辰后。
沈念又被賞賜白銀一百兩、彩緞三表里、茶葉十餅、酒三瓶。
許多官員都被小萬歷這種賞賜弄糊涂了,不清楚沈念為何會被一日兩賞。
很快,就有聰明的官員揭開了謎底。
近日,沈念連立兩個大功。
一個是解決了天下寺院隱田之事,一個是提出了“匠人為主,監生為輔”的大膽策略。
小萬歷一日兩賞沈念。
是讓百官意識到他們與沈念相比,為君分憂的能力不足,應向沈念看齊,日后做事多動一動腦子。
當日。
內閣次輔呂調陽配合小萬歷“一日兩賞沈念”之舉動,呈遞內閣欲加強監察六部考成之奏疏,意在督促官員們再努力一些。
其中,奏疏中的一句話被官員們迅速傳開。
“沈子珩一人,抵半朝文武,令內閣愧羞,吾等當勉之。”
一些官員聽到此話后,滿臉不服,牙齒咬得咯咯響,但卻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還有一些官員聽到此話后,思愈勤,做愈多,盼著有朝一日在某件大事上能呈遞一道驚世良策,贏沈念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