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縣,雖是孔子之鄉,但并不是一個富縣,縣城之外的底層百姓依然貧窮。
這是因為曲阜縣內有兩個全靠百姓來養的吸血鬼。
一個是孔家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賢,一個是成祖皇帝靖難功臣薛祿的七世孫薛汴。
他們幾乎兼并了曲阜縣八成以上的田地。
不過自全國丈田開始后。
二人非常老實,積極配合朝廷,被查出的隱田,他們要么選擇賣掉,要么選擇向朝廷繳納高額賦稅。
但因為他們之前的“垂范”作用,導致曲阜縣誕生了一大批有錢的鄉紳地主。
這樣的環境下,曲阜縣的貧富差距非常大。
外加曲阜縣學術氛圍非常濃厚,一些窮得吃不上飯的百姓砸鍋賣鐵都想著讓家中的男丁讀書考取功名。
筆墨紙硯,皆非常耗錢。
所以,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這樣的貧困縣,丈量田地,賦稅重新厘定后,最容易出現問題。
此刻,沈念只能祈禱湯顯祖能逃過這一劫。
與此同時。
內閣三閣老翻到此奏疏后,票擬決定也是嚴懲嚴辦,主謀者死罪。
朝廷對闖縣衙與毆打官員,乃是零容忍。
小萬歷看到這封奏疏后,也甚是生氣。
他對湯顯祖印象很深,后者才氣十足,一身正氣,且年僅不過二十八歲,乃是朝廷的重點培養對象。
他直接批了一個“準”字,主謀者必死無疑。
……
午后,翰林院,蟬鳴陣陣。
沈念正在批閱文書,一名文吏快速走了過來,在門口輕敲房門。
“進!”沈念道。
“沈學士,大門外有一個小乞丐,稱有要事見您,但門口兵卒問其何事,他只字不提,只是跪在地上,他看上去非常虛弱,您若不認識,我便將他送到順天府了!”
沈念“民為貴”和“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員”的名頭,天下人皆知。
時不時便有一些想要訴冤屈告狀的百姓,不找順天府,不找刑部,反而來到翰林院。
對此。
只要不是沈念知曉之事、認識之人,基本都令胥吏將其帶到合適的地方了。
此乃官場秩序。
沈念若做這樣的好人好事,名聲傳出去,翰林院外立即就會如棋盤街集市那樣熱鬧,沈念恐怕連自己的正職事務都無暇顧及了。
沈念本想點頭,令胥吏將其送到順天府,但轉念一想是個孩子,不由得道:“隨我出去看看!”
……
片刻后。
沈念走到翰林院大門外。
一個看上去十一二歲的少年,衣衫破爛,且全被汗水浸濕,正迎著烈日跪著。
其脖子上掛著一圈又一圈的臟灰,顯然是很長時間沒有洗澡了。
沈念看向他,少年也是一臉疑惑地看向沈念。
沈念道:“本官便是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念,你有何事?”
“您……您真是沈念?沈學士?您……您……怎么如此年輕?”
“休要胡言!翰林院前,誰敢冒充沈學士!”沈念一旁的文吏瞪眼說道。
“沈……沈學士,我……我是湯……湯顯祖湯縣令的學生,我找你……”
少年話說半截。
也不知是因中暑還是因過于饑渴,竟昏厥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