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近黃昏。
湖廣荊州江陵縣。
一名急遞鋪驛兵將小萬歷的奪情起復奏疏送到張居正手中。
一身縞素的張居正看罷奏疏,跪于府宅前院,面向京師方向,慟哭不已。
他哭訴自己被朝廷起復不得不停止丁憂,哭訴自己不能再于家中盡孝,違背儒家倫理綱常……
而后,他又在父親牌位前大哭。
哭到近乎昏厥,才被五個兒子勸服,回到臥室休息。
這個流程,無論是否全為真情實意,都不能跳過,必須要讓天下人知曉。
稍后,聽到張居正將被起復的荊州官員紛紛前往張宅探望,勸導張居正節哀,并稱君命不可違,國事重于家事。
……
第二日,午后。
錦衣衛千戶石青帶領數名錦衣衛來到了江陵張宅。
他已為張居正安排好了返京路線。
張居正的母親趙氏則由即將趕來的司禮監太監魏朝接送到京。
張居正令五子代其在江陵守孝,將家中一切事務安排妥當后,身穿素服,于翌日清晨踏上返京之路。
……
八月二十日,張居正返京途中第一日。
入夜。
一處驛站內。
張居正蘸墨提筆,開始撰寫奏疏。
今年的他已五十四歲,外加臀部有痔漏(即痔瘡),不能騎馬,走陸路只能坐軟轎或馬車,走水路只能坐船。
用這些交通工具返京,至少也要一個月。
一直頂著內閣首輔頭銜的張居正,不愿耽誤政事,故而選擇白天趕路,夜晚處理政務。
張居正先是對小萬歷奪情而自己不得不回朝做出解釋,然后感謝小萬歷對他母親趙氏的照顧。
之后,張居正便開始處理內廷欲新增二十七萬兩白銀之事。
小萬歷派石青接張居正回京。
一方面是表達對張居正的重視,另一方面自然是將一些信息告知張居正。
張居正已知他起復歸京,朝堂阻力如此小,最大的功臣便是沈念。
當即,張居正對小萬歷為后宮增費用的行為表達了肯定。
但也認為一年二十萬兩的買辦銀過多。
他建議每年設十萬兩買辦銀,且非一次性付清,而是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首日,由戶部向內廷走賬。
若遇荒年或戰亂,則率先停買辦銀,供給民事或軍事。
至于那七萬兩購馬銀、芻料銀則由京營供給,內廷不可干涉。
此外,張居正也對戶科給事中石應岳之死諫,表達了看法。
勇氣可嘉,但實為愚忠。
朝廷可對其厚葬,對其家人進行撫恤,但朝堂百官日后絕不可以他為榜樣。
此外,張居正還贊賞了殷正茂一番。
稱其作為戶部尚書,如此做乃是守住朝廷錢袋子的表現,但有時也不能過于強直,一步都不能退。
……
張居正的處置方式,與沈念那日在文華殿所講,幾乎一模一樣。
朝堂之中,其他官員說話對小萬歷與殷正茂可能不好使,但張居正所言,二人絕對會聽從。
處理完此事后。
張居正便分別給李成梁、戚繼光等九邊總兵寫信,表明朝廷對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