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謝恩后,不日便將啟程返鄉。
而此刻。
京師衙門的官員們已開始議論起新入閣官員以及新任禮部尚書的人選。
眾人幾乎一致認為申時行、王錫爵二人的入閣可能性較大,其次便是吏部尚書王國光。
王國光的優勢在于仕途經驗老道。
但其劣勢也明顯,其年歲已高,很難完成高負荷的內閣事務。
兵部尚書方逢時在邊境巡察,刑部尚書嚴清、工部尚書李幼孜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炌又都是剛履新,資歷尚淺,不可能入閣。
至于禮部尚書的人選,有人猜測是禮部左侍郎汪鏜,也有人猜測是南京禮部尚書張四維。
百官議論紛紛,各執一詞,都在等待朝廷的任命御旨。
……
九月二十四日,清晨,第一道任命詔書下達。
“任命前禮部尚書、在家致仕兩年、時年六十一歲的潘晟,為禮部尚書。”
此舉令無數官員都大感意外,但細細思索后,又覺得非常合理。
潘晟,嘉靖二十年榜眼,隆慶四年擔任禮部尚書,乃是小萬歷任太子時的老師。
但其任職數年后,便選擇了致仕。
他老成持重,有資格也有能力擔任禮部尚書。
小萬歷起復此人,大概率是張居正在丁憂時就思索好的人選,且與其早就聯系過,不然不會直接下旨任命。
很快,第二道任命詔書下達。
“任命以翰林侍講學士掌翰林院事的申時行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
申時行入閣在官員們的意料之中。
從他掌翰林院事開始,便已經半只腳踏入了內閣。
但是他沒有成為翰林院學士,卻讓官員們甚是不解。
“難道……難道……朝廷要令二十九歲的翰林侍講沈念擔任翰林院學士?”有官員忍不住猜測道。
翰林院學士,雖是五品,但是權重,成為翰林院學士,隨時都有可能入閣。
“二十九歲的翰林院學士?我不服,翰林院學士必須德高望重,他胡子都沒蓄成呢,有何資格擔任翰林院學士?”有官員直接提出了反對意見。
就在這時,第三道任命詔書下達。
“任命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王錫爵擔任三品的禮部左侍郎兼任翰林院學士。”
一些不喜沈念擢升為翰林院學士的官員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許多官員覺得王錫爵此次是能入閣的,但他未曾入閣,官員們也能理解。
王錫爵性格過于剛直。
而張居正當下需要的是有體力、能力做事,又能聽話的內閣閣臣。
申時行儼然是最佳人選。
而王錫爵坐在這個位置上,其實已經是半個腿邁進了內閣,少則半年,多則三年,只要考績過得去,必然入閣。
眨眼間。
內閣就變成了張居正、殷正茂、申時行的三人內閣。
就在官員們覺得此次職位調整已經結束的時候,小萬歷又下達了第四道任命詔書。
“任命翰林侍講學士沈念,兼任戶部右侍郎,總領起居注兼職經筵日講。”
從五品直接擢升到正三品,仕途直接五連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