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任命詔書,讓無數官員都看傻眼了。
他們知曉小萬歷與張居正都想提拔沈念,但依照流程,沈念至少也要先從掌翰林院事或任命為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過渡一番,然后再擢升為六部部堂官。
哪曾想,一下子跨了五大步,直接成了準閣老。
這比當年徐階、高拱、甚至張居正的擢升之路都要順暢,且沈念還更加年輕。
徐階三十六歲任翰林院侍讀,三十九歲任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四十歲任正三品的禮部右侍郎。
高拱四十七歲任翰林侍講學士,四十八歲任國子監祭酒,然后五十三歲直接升禮部尚書。
張居正四十二歲任翰林侍講學士、掌翰林院事,四十三歲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同年入閣。
這三人官至(從)五品后,都任職過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或先掌翰林院事作為過渡,但沈念沒有任何過渡,直接成為了部堂官。
二十九歲的正三品,且極有可能三十歲就能入閣。
此等擢升速度,簡直不敢想象!
國子監祭酒與翰林院學士都為甚是勞累的職務,沈念直接跳了過去,實乃走上了入閣的最佳捷徑。
此任命詔書下達之后,多名京朝官皆心中不滿,紛紛撰寫奏疏,以沈念資歷尚淺為緣由,反對其特例擢升。
小萬歷早就斷定有人會反對。
當即命吏部將沈念從萬歷三年到今年的考成政績抄錄一遍,放在了通政使司。
并且直接放話——
“有官員三年內考績比得上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念六成者,直接官升五級!”
一眾官員看罷沈念這三年的政績,頓時都不說話了。
這三年,論新政改革之功勞,沈念穩居第二,且功勞比第三名到第十名加起來都要厚重。
當即,沈念便一躍成為了正三品高官。
不過小萬歷有特別交待,沈念仍將以翰林院常務、經筵日講,起居注等事務為主,陪侍御前。
然后,采取雙衙輪置的方式,每月在戶部待上十天左右,處理戶部事務。
這種辦公模式,在當朝并不算稀有。
依照沈念與殷正茂的配合默契度,做起來根本不會有壓力。
與此同時。
小萬歷下達了裁撤票擬司的御旨,并對十八名票擬檢詳官進行厚賞,表彰他們這十個月來對朝廷做出的貢獻。
……
九月二十八日,入夜。
呂調陽與馬自強在京師的最后一日。
沈念帶著兩本珍藏已久的宋版書籍,率先來到呂調陽的宅邸。
明日一早,百官都會去送行,但沈念與二人關系皆不一般,故而來看望他們一番。
每人贈送兩本宋版書籍。
呂調陽聽沈念來訪,直接命人將沈念帶到了他的書房。
“學生參見恩師!”沈念重重拱手。
呂調陽乃是沈念任庶吉士時的總教習,二人有師徒之誼。
褪去官袍的呂調陽顯得和藹許多。
他一把抓住沈念的手,未曾說話,然眼淚先流。
“子珩,老夫這輩子做的最難堪的一件事情,就是對你評價有誤,你是老夫這輩子見過的最好學生,老夫慚愧啊!”
當年,呂調陽那句“沈念入翰林,其父之功,半也”,令沈念背著“沈半士”之名,差點兒沒有在翰林院待不下去。